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21個關鍵字

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成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次大突破、新起點, 其所產生的預期效應,可能會超過“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效應,而且一些改革舉措,可能會超越一些固有的“條條框框”。 綜合來看,至少有以下21個關鍵字,可能會在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烈閃現:

第1個關鍵字:新起點和自信心

  過去 35年的改革開放,無論從思想認識、國家體制,還是從思維方式及現實舉措,都已經遇到很多瓶頸和困難, 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治、環境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建設和發展,都陷入各種利益衝突和矛盾困擾之中。在這種局勢下,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必須“強勢突圍”。 因此,新一屆中國執政集團,必將大膽走出傳統的思維定勢,通過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新起點,將從思想、體制和制度層面,最佳化並打造一個新的改革發展的平台,著眼於從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並不斷增強執政黨領導改革開放及各項建設事業的自信心(三個自信)。

第2個關鍵字:黨的執政能力

  儘管近幾年來,海內外民眾,對於中國共 產黨的自身建設和執政能力多有責備,而且新一屆執政集團也深刻認識到作為執政黨,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就目前中國客觀局勢而言,唯有中國共 產黨有條件、有資格、有能力統攬改革大局。因此,十八屆三中全會, 將會從改善和強化執政黨執政能力的角度強調: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使執政黨能夠肩負起“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3個關鍵字:民主政治

  近十多年來,中國公眾對於民主政治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由於種種原因,過去較長時間裡,執政集團,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策略地迴避了這個問題,因此 導致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步  伐明顯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其他各個方面。 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已經無法迴避,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會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注入新的、既與時俱進又適合中國國情的內容和舉措。 不少人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不會涉及“民主政治”問題,但有跡象表明,新一屆執政集團可能會開明地正視這個問題,並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原則、方向和事宜的舉措。

第4個關鍵字:社會活力

  由於中國持久的經濟改革,一致是黨和政府強勢領導和主導,而且改革開放帶來的諸多成果,廣大民眾沒有得到公平的分享, 特別是進入 21世紀以來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在很多方面極大低傷害了人民的感情,導致廣大民眾,對於黨和政府倡導的很多事情缺乏參與的熱情和活力,人民大眾在很多時候要么麻木不理、要么袖手旁觀。 任何國家治理的偉大創舉,如果失去民眾的關注和參與,注定很難成功。因此, 如何激發民眾的熱情和活力,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直面應對的一個問題。 而最有效的舉措則是:一方面“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設計和實施全新的改革,另一方面大幅度減少權力對經濟活動的干預,通過完善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實現民眾創業、就業和發展機會的公平均等,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各階層民眾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