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師德學習體會

一、“愛心”,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點。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全心全意地愛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愛的越深,教育的效果就越大。當然,教師的愛要細緻而嚴格,愛學生不是一味地溺愛學生,更要有嚴師之威,教育是愛更是一門藝術。

二、“誠心”,這是教育成功的出發點。

教師對待學生,就要心平氣和,真心相待,要努力使學生相信教師這樣做是為他們好,要充分理解與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工作,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耐心”,這是教育成功的必要環節。

教育學生是有一個過程的,特別對於我們的特殊學生,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善於捕捉任何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點進步也要及時表揚,充分肯定,熱情鼓勵。

四、“信心”,這是教育成功的動力。

教師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的工作,喜歡自己的工作,只要持之以恆,肯下功夫,對症下藥,教育出現成功的那一天就會到來。我們的學生都缺乏自信,但作為教師必須充滿信心,否則就會出現半途而廢的現象或功虧一簣的結局。

無論是誰,只要我們每一位老師擁有愛心、誠心、耐心和信心,把教師的愛奉獻給每一位學生,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我們就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顧敏:

作為一名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所面對的對象是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他們有的生活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中,有的情緒無法自控,有的行動不便,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在這片園地里,我們需要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無怨無悔、淡泊名利;需要用十倍的艱辛、百倍的耐心去培育這些“殘苗”。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更需要注重創新師德觀念,更需要有“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教書育人”的崇高的師德師風。

我們從生活,學習以及心理等各個方面去愛學生,從學生一入學開始,就要疼愛與關心他們,從簡單的吃飯、穿衣到繫鞋帶,上廁所等小事,處處時時對他們給予幫助、指導,促使他們萌發健康、正常的情感體驗,使他們一開始就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我們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特殊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我們要以實現學生的生存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源泉,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緊密圍繞生活主題編排實用教材。因為這些殘疾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得到的關愛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教師更需要了解他們各自不同的個性,分別制定不同的計畫,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為他們制定個體化教學方案。

人們常說:“沒有夢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沒有創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沒有燃燒的事業是無奈的。”教師職業苦中有樂。我們不是教書匠,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我們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我們可以感染學生,積極進取、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顧敏捷:

班主任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熱愛學生是班主任教育藝術的基礎和前提。一個對學生冷漠無情的人,是根本無法實行教育的,更談不上教育藝術。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沒有愛,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 熱愛學生,也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平等地對待學生不僅指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也指教師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學生,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老師要真正走到學生中,營造一種和學“等高”的平等氣氛,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裡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 疏鬆的土質能使植物更加茁壯的成長,寬鬆的環境能使心靈更健康的發展。創設寬鬆的育人環境,以尊重學生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活潑的學習,是我所追求的工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