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老站長深耕作業先進個人事跡

**鎮茶條村的農機大戶趙戰華由衷地說:“我們這些農機手的家,老李閉上眼都能摸到家門,老李來我們這兒,別說一分錢不收,一天跑幾十公里的油錢都是他自己掏。我們家機器壞了,他給修,零件缺了,他又跑腿給我們買。自從使用聯合收割機,可一次性完成割地、打捆、起碼、拉地、打場五個環節的工作,大米能提前1個月上市,每公頃多收入500-700元。再加上我跨區作業,每公頃收入1100元,按一天1.5公頃計算,兩年就回本了……”。

**同志是**鎮農民致富的引路人

正因為**同志的樸實、親民、肯乾的品質,**鎮黨委、政府先後下派他任**村、**村包村幹部和**村黨支部書記。掐指算來,已有整整19個年頭了。自打當“村官”以來,**時常走田間進地頭,入東鄰出西坊,隨時了解民眾疾苦,及時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他心裡,民眾的利益就是最高利益。

在他的帶領下,籌資1.5萬元完成了**新屯自來水新建工程;投資3萬元,清溝、清渠6000米;協調民政局、殘聯為**村6戶殘疾人實施了危房改造;依託**長白山宇農公司,發展生態水稻12公頃……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為農民辦的實事、好事,深深地感動了村民,堅定了農民脫貧致富的信心。村里其他的黨員幹部也自豪地說:“跟著李書記乾,我們當幹部的臉上也有光。”如今的**鎮**村,人心凝聚了,村容村貌亮堂了,村民生活富裕了,整個村莊充溢著和諧與健康的氣息。

**同志在多次接受記者採訪時,常說這樣一句話:“我所做的其實沒有什麼,不過是做了一點兒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罷了。我最大的目的和心愿就是能把鄉親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儘快實現機械化,自己再苦、再累,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