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講述的是一個用愛心、理解與真情為基柱的五口之家,丈夫王再成,公務員,妻子趙亞萍,人民教師,父親、母親都是農民,還有一個上幼稚園天真、可愛的女兒。
丈夫王再成現任共青團市經貿委員會書記兼辦公室副主任,在單位他是一個充滿自信、工作熱情高漲的人,廢寢忘食、帶病工作是在他身上經常見到的事,參加工作以來連續連續七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並兩次受到市政府嘉獎。妻子趙亞萍,市五小人民教師,連續五年帶寄宿生畢業班,帶畢業班就是別的老師不願乾的工作,是一項任務重、壓力大的工作,而且她帶的又是寄宿制的學生。在搞好教學的同時,又要和同學們一起吃住,一周平均要有四天吃住在學校。有付出就會有成績,她所在的班級,數次在全市成績排名中名列第一,個人也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並兩次受市政府嘉獎。工作拉開了兩個人的距離,但並不能阻礙他們之間的關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勵。工作拉開了家庭的距離,但這並不能阻礙他們的真情,每天一個電話機條簡訊成為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孩子工作忙,事業心強,兩位老人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為有這樣出色的兒子、兒媳而感到很自豪、驕傲。老人自願承擔起家務活和照看接送孫女的重任。兩位老人多年從事農活,身體並不是很好,而且兩位老人在農村過了半輩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每天只是大白菜、土豆,幾乎沒買過幾回魚呀肉的。兒子、兒媳看著很是過意不去,每次回家都帶一些貴一點的食品,可兩位老人從來捨不得吃,都要等到兒子、兒媳都在家時才拿出來一起吃,為這件事,兒子、兒媳多次作老人的工作,但沒有用,老人總是說:“你們在外邊辛苦,我們比在農村已經強多了,有營養的東西應該多讓你們吃些。”兒子、兒媳在單位、同學中提及這些事時,所有的人都為此而感到羨慕和感動。
工作忙了,家務肯定作的就少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兒媳趙亞萍常常為沒有盡到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好兒媳而感到內疚。每次,回家都搶著做飯、做家務,幹完活就儘量能把時間留給老人和孩子,和他們一起聊天,幫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第二天早上又要去上班了,可能這一去就又是一兩天,而且周末還休息不了。兒媳就在前天晚上把全家要洗的衣服、被罩、床單裝一大袋,帶去學校,利用課間、課餘洗乾淨。儘量減輕兩位老人的負擔。老人呢總是怕兒媳要帶很多東西要利用工作之餘僅有的一點時間去洗,提前把全家要洗的衣服洗乾淨或藏起來。看到兒子、兒媳的孝心,兩位老人見到熟人總免不了誇獎兒子兒媳一番。在住宅的整個小區,這個家庭的互相關愛、理解、真情常成了茶餘飯後人們閒談的話題,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
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妻二人,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僅有的工資收入,不鋪張浪費,任用僅有的兩個人微薄的工資養活了全家五口人,添置了住房與家具,培養孩子上幼稚園學繪畫、學舞蹈。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完成學歷進修,繼續教育,提高業務水平。他們在共同料理家庭的事情時不分你我,一齊商議,取得共識,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受到鄰里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