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作湖區牛犢子 紮根基層終不悔

誓作湖區牛犢子 紮根基層終不悔 

——記麻河鎮計生辦主任褚玉華

褚玉華,一個普普通通的湖區機關幹部,高高的個子,挺直的身板,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眼望去,給人以正直真誠、精明強幹的深刻印象。在工作中,他恪盡職守,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在鄉鎮幹部平凡的崗位上乾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褚玉華,男,1976年11月出生,中~員,現任麻河鎮計生辦主任;1993年入伍,1996年退伍,同年在劉隔管理區工作;1998年9月就讀漢川市委黨校。XX年8月10月分配到馬口鎮人民政府工作,XX年5月調任麻河鎮經貿辦副主任 ,~年5月任麻河鎮計生辦主任兼團委書記、紀委委員至今。

他,一名黨校畢業的普通鄉鎮幹部,毅然決然地從工業大鎮請調到邊遠鄉鎮,紮根湖區,默默工作,在不利的人生選擇上,正視挫折,愈挫愈勇,憑著一種清新向上的工作韌勁感動著消極的黨校同事,在年輕幹部中樹立了——學習的楷模,贏得了民眾的稱讚,幹部的認可,體現出一個年輕鄉鎮幹部特有的人生態度。

XX年,褚玉華主動要求從工業大鎮馬口鎮調任湖鄉麻河時,恰逢全市鋪開的鄉鎮機構改革。當時,他人生地不熟,雖然工作努力,人緣關係融洽,但領導幹部、同事們對他不是十分了解,加之與其他幾十年的老麻河相比,競爭優勢不明顯,改革中,被無情地排斥於行政幹部之外,僅僅只是被定編於老乾編制。為此,他曾傷心至極,失望迷茫。加之當時社會上總流傳著:黨校生是黑市戶口,不能提拔重用的說法。導致一些黨校生意志消沉、思想消積,工作得過且過。褚玉華也陷入了一種迷茫,但經過冷靜的思考,他很快便從迷茫中走了出來,面對領導,不躲不閃,同往常一樣,該工作的工作,該創新的創新,愈發努力,愈發奮進。當看到他還是一如繼往熱情不減的工作時,不少同學真心勸說他,“剛上班半年,就被改革掉,讓我們報國無門,是組織對不起我們了,不能怪我們消極呀!”,少數同學更“誠心誠意”的告誡他,“前無盼頭,後無享頭,不要那么賣命了,你圖個啥”。還有的同學逼他一起去市政府上訪,反映黨校生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也有的同學為他作出榜樣:主動辭職算斷,外出淘金去了。但是,褚玉華卻倔犟的說“一顆紅星,兩手準備,我當初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走下去,越是困難,越要乾出個樣來。”言出必行,在以後的工作中,他也是這樣做的,在平凡的崗位上,持之以恆的做著平凡的事,在他的堅持和帶動下,其它黨校生也重新振作起來,積極工作,你追我趕,不甘人後,麻河黨校生的工作面貌煥然一新,成為該鎮幹部隊伍中的一支最活躍力量。

他,不畏艱難,面對困難,愈難愈上,每每調整幹部便成為鎮內各口領導爭搶的必然人選,在鄉鎮工作的幾年間,他時刻要求組織把自己擺在“風口浪尖”的崗位上,作為副職無怨無悔,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和能量 ,展示出一個年輕鄉鎮幹部特有的工作激情。

XX年農村稅費改革啟動後,鄉鎮工作變得格外複雜,鄉鎮可支配財力嚴重不足,恰逢麻河鎮蓮藕經濟發展瓶頸突顯,蓮藕加工難以突破,農民收入下降。因而,搞好麻河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對麻河財政增收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鎮委、鎮政府對全鎮招商工作寄予厚望,當時工作熱情極高的褚玉華毅然挑起招商辦牽頭副主任的重擔,為了不辜負組織的期望,他向其他機關幹部求教,在此基礎上,想點子,主動招商,勤奮招商,熱情做好每一件事,結果當年以麻河鎮蓮藕食品加工為突破口,通過“三情”引進“四有”人士到麻河興辦蓮藕食品加工企業2家,引進資金360多萬元,全年完成招商引資任務850萬元,同比增長30%。招商引資工作得到多位領導的好評和肯定。當時,川北藕業經理劉紅義在外地做農藥、化肥生意多年,當看到麻河蓮藕經濟初具規模後,有回鄉辦實體的想法,但一直猶豫不決。褚玉華得到信息後,連夜趕往武漢與劉紅義取得聯繫,他結合麻河鎮蓮藕經濟實際,耐心細緻地說明引導劉紅義回鄉創辦蓮藕食品加工企業。起初,劉紅義猶豫不決。經過多次的上門作工作,憑著一腔熱忱,同是軍人出身的劉紅義終於被他的執著打動,毅然籌資240萬元投資麻河,創辦了麻河鎮川北蓮藕食品有限公司。同年,公司年產藕粉800噸,產品遠銷美國和東南亞。創造了麻河蓮藕加工業的一個奇蹟。“要么不做,做就把它做好”,這就是褚玉華的處事原則和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