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公司焊工技師事跡

矢志不愈鐫心碑

——記工程公司機械製造公司容器製造廠焊工技師高彥

~年的春天如期而至,高彥望著正在吐綠的枝頭,33年的工作經歷又一次清晰的呈現出來。從一個對電焊一無所知的少年,一步步成長為焊工技師和集團公司的技術能手,他的每一步足跡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回首往事,高彥心緒平靜。

鍥而不捨,苦練焊工本領

1970年6月份,16歲的高彥參加工作,分配到大慶煉油廠一營,從此,與電焊結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緣。1973年,他所在的單位承接了動力站3台鍋爐的安裝任務,其中的水冷壁管焊接都是成排、間距極小的固定口,必須達到單面焊、雙面成型質量標準,而且焊口還要進行拍片檢測和100%的通球檢驗。當時工人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技術要求遠不及現在嚴格,大部分焊口也不拍片檢驗,人們僅以焊口是否滲漏、成型是否美觀來衡量焊工水平的高低,因此,這樣的焊接要求,無疑是向每一名焊工提出了挑戰。為了能夠儘快提高焊接水平通過考試,~地完成焊接任務,高彥和幾名青工利用一台閒置的坡口機,上午加工管件坡口,下午將管件抬到工地,在生產任務緊張,又缺少電焊機情況下,他們就見縫插針,在師傅們休息時間進行練兵。練到一定程度後,他就用氣焊割開焊道,不斷對鈍邊的厚雹間隙的大小進行調整,終於摸索出了最佳焊接參數,順利地通過了考試,使他有機會第一次接觸到了射線口。實際操作中,他的焊口全部通過通球檢驗,射線抽查檢測,一次合格率達到了100%。這次施工,使高彥真正認識到了焊接在工業化生產中的重大作用和它的獨特性,也令他對電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75年,高彥參加了化肥廠尿素裝置的建設。這套裝置的設備為荷蘭進口,所有焊工必須通過英國焊接專家的考試,才能上崗操作。由於是第一次與外國專家合作,工程指揮部非常重視,組織了大規模的練兵活動。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雖然所有焊口的內外成型都十分美觀,但是經超音波檢測,焊逢局部經常出現氣孔。領導們看到這種情況經常搖頭,眼神中逐漸留露出無奈和不信任。這種眼神深深地刺痛了高彥,他想: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你是用手工焊的,你能焊好,我就不信我焊不好。

這時,承擔化肥廠合成氨裝置建設的四化建焊工已經來到現場,正在接受外國專家的考試。得知這一訊息後,高彥馬上帶上一塊護目鏡,趕到了考試現常經過過細心的觀察,發現人家的焊法與自己的有著較大的不同,回來後就模仿練習,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從那以後,高彥經常往返臥龍兩地,學習高手的焊接方法。刻苦紮實的練兵,使他掌握了許多焊接要領,技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作為首批迎考焊工,他順利地通過了外國焊接專家的考試。初嘗成功,高彥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電焊工,就要打破常規,要不斷地學習、消化和吸收先進的經驗,敢於在失敗中總結教訓,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能不斷的提高技術水平。現場施工中,由於他在工作上嚴細認真,經外國專家抽檢的238道焊口,探傷一次合格率達到100%,並被破例允許,成為工地上未經試件考試,就可參加不鏽鋼管線焊接的第一人。在這裡,高彥認識了英國的焊接專家賴德。這位技藝高超,對工作高度負責的英國人,對他影響非常大。當時,許多人都知道賴德有一個隨身攜帶小筆記本,上面記錄了每個焊工的名字。他在高彥名字的後面,鄭重地畫上了五個“五角星”。他解釋說,五星相當於五星上將,在美國只有最好的焊工才能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