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育新人(教師個人事跡)

教師——這一職業讓人感覺沉甸甸的。參加教育工作6年以來,我始終牢記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宗旨,只講奉獻,不求索取,辛勤耕耘,用愛心譜寫一曲青春的讚歌,把一腔赤誠奉獻給了自己所鍾愛的育人事業。

XX年9月,我調入東關國小,我暗下決心:乾就要乾出個名堂來,要做一名語文教學的專家。從此,我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主動聽優秀教師講課,精心設計教案,反覆演練。利用課餘時間鑽研現代教育理論,還參加了全國函授中文本科的學習。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我進行了“讀寫一體化”教改實驗。在教學目標設計上,重視既傳授知識,又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與優良的品質。在教學方法上,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多向化信息溝通模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掌握科學的讀書和作文方法。我指導學生辦起了文學社,創辦了班內刊物。去年初冬的一天,天降大雪,望著窗外飛舞的雪花,同學們有點坐不住了。我看出他們的心思,於是把作文課搬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小公園裡,要求學生以《雪》為題寫一篇作文,結果收到了很好效果。

在教學中,我總是用大量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事例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好語文對於智力開發、鍛鍊意志品質和培養嚴謹學風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同時,本資料權屬文秘資源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也深入淺出地講解其它學科的特點、價值及其對學習的影響。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對學生開設的其它功課都下過工夫研究,幾年來,我所教過的學生很少偏科。我還注重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經常結合語文教學跟學生講雷鋒、董存瑞、黃繼光的故事和賴寧的事跡。我還結合當前我市形勢,要求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為建設經濟強市做貢獻,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操。剛接一個新班時,學生學習參差不齊,我將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嚴格歸類、歸檔,把學生分成優秀、中等、後進三類,基礎知識的教學搞“齊步走”,能力訓練發展搞“三級複式”,力求優生“吃好”,中等生“吃飽”,後進生“吃到”。教學拼音時,我將三種拼讀方式一併傳授,讓學生自己選擇。練習過程中,將歌謠、遊戲、速讀速寫競賽引入課堂,一周下來,只有兩名學生未達標。糾正錯別字時,筆畫相近,就用“筆畫分析法”,筆畫繁多,就用“部件分析法”,常見字用“構字規律分析法”,外來字用“追根溯源法”,典型字用“字謎口訣趣味法”。為了克服容易遺忘的毛病,隔周舉行一次聽寫拼音、漢字的競賽活動,並記錄每個學生情況,加強個別輔導。

我除負責語文教學外,還擔任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我始終把理解、愛護學生作為自己行為的最高準則。對於後進生,堅持傾注更多的愛。有一名男生,學習很差,經常打架~,家長經常打罵他。他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厭學情緒。我就多次找他談心,為他補習功課,並多次通過家訪做家長的工作,這個學生終於變了,不僅逐漸改掉了壞習氣,還經常做好事,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後來,他被班級評為“學雷鋒學賴寧”積極分子。還有一名學生,學習成績不錯,但父母離異給他心靈造成創傷,性格變得孤僻,並拒絕老師的幫助和教育。對此,我從不灰心,而是付出極大的耐心,平時認真觀察這名學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教育時機。一次交談不行,就來第二次、第三次,還經常打電話勸導他、鼓勵他。使他受到強烈震動。他愧疚地說:“老師,從今以後,你就看我的行動吧!”從那以後,他真的像變了一個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