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休幹部優秀事跡材料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快八十歲的老人家,抓起工作來沒日沒夜,精力怎么那么旺盛。他總是笑著說:“我有自己的靈丹妙藥,那就是做關心下一代工作,越做越年輕,越做越快樂。”去年初,市關工委決定開展“學英模,讀好書,樹美德,做新人”主題教育活動。那時離春節不到三天,對於已經離退休的老同志來說,完全可以好好地休息。他根據關工委研究,認為對長沙青少年來說,身邊的袁隆平是一座精神富礦。於是當天晚上他就和芙蓉區聯繫,第二天一大早趕到芙蓉區,希望他們編寫一本有關袁隆平院士的故事書籍供青少年學習。此事得到芙蓉區關工委主任劉海斌和副主任李劍霞的支持。他們夜以繼日,認真做好《袁隆平院士的故事》一書的欄目策劃、稿件審改、封面設計、排版校對工作。在他和芙蓉區的共同努力下,這本讀本如期發到了青少年手中,給他們送上了一份豐厚的精神食糧。

傅啟商是位黨性特強但又個性鮮明的人,他常說:“只要是為黨工作,沒有辦不成的事,只有辦不成事的人”。組織工作經驗使傅啟商深深地懂得“一號老頭(太)”的重要性。XX年初,李海根由於年邁體衰請求辭去天心區關工委主任。傅啟商打聽到該區原人大主任李子玲剛剛退居二線,工作很敬業、綜合素質高、各方面反映好,是個十分合適的人選。經市關工委領導集體研究後,傅啟商和張賢遵多次找區委領導,儘管區委原來對李子玲另有重用,但經他們力爭,最終得到區委支持。他們立即到李子玲家登門求賢。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李子玲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所感動而欣然上任。象這樣三顧茅廬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先後還請出了粟福溪、黎君正、魏源誠、李仲文等老同志。

現在,長沙市關心下一代事業蓬勃發展,覆蓋面越來越寬,精耕程度越來越深,影響力越來越大。XX年11月26日,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進社區、赴農村,興致勃勃地考察後說:“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很紮實,很出色!”

市關工委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他把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當成親人來關心。”

只要和傅啟商共過事的同志都會說,他如一縷縷溫暖的春風,令人心曠神怡,如一股股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20年來,他每年都堅持和老伴親自到市關工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家中走訪慰問,感謝家屬們的支持,了解他們的困難,並盡力與各方聯繫,為他們辦點實事,排憂解難。每次外出,他不顧舟車勞頓,都要給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帶上一些紀念品。他常說:“我們有幸在一起共事,我們就是一家人,關工委應該就是一個溫馨的家。”

市關工委辦公室司機小張,愛人下崗,小孩正在上學,加之雙方父母都體弱多病,家庭經濟來源全靠他一個人的工資,生活得比較艱辛。這些年,傅啟商每年都給他有力資助,時常鼓勵他,並表態有生之年將永遠關心他、幫助他。辦公室小羅、小曾調進來時,手續難以及時辦好。他得知後,親自跑到有關部門負責人家中協調。辦公室小唐家住寧鄉,從小就是孤兒,剛調進來時睡在辦公室,他趕緊叫司機送來一張床,並經常給予生活扶助。辦公室小周家住望城,去年進市關工委時,傅啟商和他第一次談話就問住宿問題打算怎么辦?了解到他的困難後,將女兒的一間出租房供他住宿,並要求女兒只象徵性地收點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