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休幹部優秀事跡材料

打開關工委辦公室工作人員的手機,就可以看出傅啟商對人的關心是全方位的。<蓮~山課件 >“人不要試圖給生命增加時間,而是要給時間以生命力;人可以因夢想而忙碌,卻不能因忙碌而失去夢想;如果一個人不知其人生航程的駛向,那么來自任何方向的風都不會是順風的。”這些充滿哲理的簡訊,是成功人生的一種感悟,傅啟商幾乎每周要發一條給他們。這對於這些年輕人如何學會為人、處事,無疑是最好的教材,使他們在困難時樹立了信心,在迷茫時找到了方向,在順利時保持了清醒,年輕人尊稱他為“思想導師”。

傅啟商有時也喜歡搞“雙重標準”。比如,他的基層聯繫點,他總是隔三差五就要登門拜訪或電話聯繫,噓寒問暖,反覆叮囑他們一定要把保持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量力而行發揮作用。可落實他自己身上,工作永遠是第一,其他都不重要。還有,只要他知道哪位關工委老領導做壽、慶典或生病住院,他都要親自上門,但他自己至今還沒有做過壽、搞過慶典,老伴去年動手術住院好些日子,別人都不知道。這還真難以讓人接愛!

有人說,傅啟商如同一塊磁鐵,吸引了很多人,也感化了很多人。來自農村的年輕人謝志規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一村做點小生意。傅啟商把他納入了關協工作對象,和樓棟里的年輕人一樣同等對待,他也把關協當成自己的家,凡是關協搞活動,他必參加。漸漸地這位年輕人的精神世界發生了變化,他仿佛不是在那裡做生意,而是在那裡做好事。哪家燈不亮了,廁所堵了,門鎖壞了,他隨喊隨到,直到搞好為止。大家都說他是樓棟里的“110”,家裡掛著的“學雷鋒先進個人”的牌匾格外耀眼。我想,這就是“紅燭”的效應吧!

紅燭生輝,光耀少年。這就是傅啟商的真實寫照,體現了他的博大情懷,為時代塑造了一座精神豐碑,為社會倡導了一種價值理念,為當代老人發揮作用樹立了一個實踐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