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英雄事跡:讓忠誠在藍天定格

機組帶回的25封平安信和67個電話號碼,讓近80個家庭收到了來自軍營的平安信息,一位母親聽到兒子在汶川平安的訊息後,激動地連聲說要到部隊感謝親人解放軍。

在救災指揮中心,記者得知,陸航團借運送救災人員和物資的機會,天天還堅持空運報紙到救災一線,將黨中心、中心軍委和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的指示精神送抵一線救災官兵,極大地鼓舞了官兵的鬥志。

每次飛行,都是一次生死穿越

一次次化險為夷,一次次臨危救援

把忠誠寫在藍天,把熱血灑在川西

灑熱血、獻生命,邱光華機組譜寫時代壯歌

每一次發動機轟鳴,都意味著希望來臨;每一次雲中穿梭,都在和死神親密接觸。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直升機在飛機家族中屬於低空飛行器,其安全性在飛機家族中排名最低,一股突襲的氣流,一根高壓線,一根枯樹枝,都可能給直升機帶來致命一擊。

“每一回飛行,都是與死神擦肩而過。”回憶5月12日以來一次次拯救生命的飛行,48歲的陸航團飛行員陳遠康說,拐彎、拉升、降落,飛行員的每個動作只有一次機會。

從成都到理縣的空中航線,被飛行員們稱為“死亡航線”。在這條航線上,儘管他們一次次化險為夷,把“死亡航線”變成了“生命通道”,但不幸還是發生了……5月31日下午,邱光華機組奉命運送第三軍醫大學衛生防疫專家到理縣。返回途中,在汶川縣映秀四周,直升機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於14時56分失事。機長邱光華、副駕駛李月、機械師王懷遠、陳林、士官張鵬5人及14名搭乘人員不幸遇難。

邱光華,是我軍第一代少數民族飛行員。在陸航團年輕飛行員眼中,有著5800小時飛行經歷的他不僅是全大隊最年長者,也是經驗最豐富、技術超一流的飛行員;王懷遠曾經是殲擊機飛行員,一次身體小恙導致停飛。或許只有當過飛行員的人,才能理解他們對於藍天的嚮往。從地面機械師到空勤機械師,不放棄的王懷遠重回藍天,帶出了一批為飛行員護航的年輕機械師;28歲的陳林,XX年從軍校畢業後短短4年就通過考核,從地面機械師成為空勤機械師,是同批技術人員中第一個“提空”的。每一次飛行結束,他都要爬進密不通風的尾梁,仔細檢查每一個部件。他所在的中隊,機務維護水平一直走在全團前列;還有被列為重點人才培養的李月,駕駛技術出色的張鵬……

邱光華原本不在救災人員名單上。按照飛行員治理的有關規定,還有11個月,他就將到齡停飛――而他的老家就在重災區茂縣。

邱光華說,這一帶地形複雜,我經驗比較豐富,應該到最前線去,而且,我還能多帶帶年輕同志,讓他們儘快成長起來。

這次災難中,老家的房屋被毀,年近80歲的父母住進了窩棚――這是地震發生5天之後,邱光華才得知的訊息。通訊中斷的那些天裡,面對同事們的安慰,邱光華總是喃喃低語:“什麼訊息都沒有,估計沒希望了……”

其實,從大地震發生當天起,邱光華就曾多次飛過家鄉上空。一次搶運傷員時,機降點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間隙,他仍然沒有離機回家。

如同此前的63次飛行一樣,當邱光華機組第64次飛向地震災區時,人們安靜地等待著,等待他們帶回傷員和一大堆替災區民眾報平安的紙條。

然而――這一次,雄鷹卻選擇了在他們熱愛的土地上空,永遠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