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裝卸工事跡材料

我被分在裝卸二班第十二組,組長是李大生和魏文堂兩位老師傅。組員有喬正生、馬學淮、馬冬有、馬俊德、韓經奎、許振江、張安平、李志敏和我。其中喬正生是安陽縣水冶鎮人,復員軍人,歲數最大,23歲;馬學淮是湯陰縣城關農民,21歲;李志敏是湯陰縣下鄉知青,20歲;韓經奎是濮陽農村青年,19歲;張安平是鐵路職工子弟,父親病故照顧上班,才剛滿17歲;馬冬有20歲、許振江20歲、馬駿德20歲,和我都是安陽市下鄉的知青。我們九個青年工人,除張安平、李志敏個子矮一點,都是身高體棒的壯小伙。高興的兩位老組長連聲說;“行!咱組的人真棒!”

進了鐵路的門,當上了鐵路工人,青年們都十分高興,可看到貨場裝卸工人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況,青工們心裡都涼了半邊。安陽車站的裝卸工作,機械作業只占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都是人力作業,我們青年組,全部是人力作業的整車組。裝高邊車,扛著90公斤左右的棉包踩著兩、三米高的翹板往上走,卸煤車,60噸的高邊車一杴一杴往下扔,卸完車,渾身黑乎乎的,只剩下牙齒是白的。整車組的活兒,又髒又累,全部是肩扛手推的工作。一種路走對了,門進錯了的思想隨著對工作的了解而油然而生。車站辦新工人學習班,進行入路教育,學習毛主席的“老三篇”,講了不少大道理。老師傅對青工的活思想,不會講大道理來做思想工作,只會講實在話,他們說:“裝卸工雖說很艱苦,可也不可能叫你們乾一輩子,你們年輕人有文化,好好乾,說不定啥時就調走了,咱裝卸工里也有當幹部的,咱的車間主任王起來、會計老馮都是裝卸工出身,車站政工組長徐寶才原來就是服務站賣燒餅的,二十年後,你們這幫小青年中說不準能出幾個站長、書記,最不濟也得到機械組去,誰也不會在整車組乾一輩子。”我是硬著頭皮爭著來當裝卸工的,對當裝卸工有了思想準備,感到當裝卸工雖苦,可比在建築隊搬磚和泥、在農村挖河、在鋼廠推鋼材強多了,總算有了個正式工作,有了固定收入,可以為家庭分解一下經濟困難,心中還是很高興的,我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工作,決心努力工作,乾就好好乾,不怕苦累,做個合格的鐵路裝卸工。我相信老師傅的話,隨著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裝卸工作必將向機械化發展,靠肩扛人推的整車組一定會減少直至消失。我們都才20來歲,將來一定會有前途的。自己在鐵路上沒有人能幫上忙,要想改變環境,只有任勞任怨,不怕吃苦,乾好本職工作,唯獨如此,才有出路。陶行知的“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乾,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好漢”的教誨,又一次呈現在腦海,我決心走一條自己的路。

青年工人多了,車站的共青團工作也活躍起來啦,我們小組喬正生、李志敏是共青團員,李志敏還是車間團支部委員。工作中,我積極向他們學習,苦活兒、累活兒主動乾,少說話或者不說話。大家都知道,裝卸工作不比其他工作,憑的就是力氣,扛棉包、布匹、玉米、水泥等一、二百斤重的大包,卸煤卸沙卸石渣,一個班下來,累得腰疼、腿疼、胳膊酸,肩上磨破了皮,掌上打起了泡。儘管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很差,工作很累很苦,我向團員們看齊,嚴格要求自己,不發牢騷,不說泄氣話,努力做到“艱苦的擔子爭著挑,困難的事情搶著乾。”裝卸作業時,小組要帶鐵撬槓、拉門繩、門卡子、竹掃帚、安全標誌紅牌脫軌器。撬槓和脫軌器重二、三十斤,誰都不願扛,每次幹活,我都主動去背扛,給大家留下了較好的印象。平時,我跟著他們,積極參加團支部組織的各類活動,年底在同志們的幫助下,我加入了共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