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企業家村黨支部先進事跡材料

三年的知青生活是艱苦的,可他沒有抱怨,他在這裡學到的是老區人民的憨厚與純樸,得到的是對人生的自信與果敢。

孫奎連是一個開拓型、並且具有乾一行鑽一行的性格。1978年大學畢業後,孫奎連被分配到遼寧省農機工業公司工作。在此的十年中,他一邊工作積累技術知識和企業管理經驗,一邊在遼寧大學攻讀經濟管理專業,由於工作突出,被多次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1989年他辭掉令人羨慕的科長職位,交回公房,告別妻兒,隻身到**與日商合資成立了**三茲和機電有限公司,後來轉為**三茲和包裝機械有限公司,成為改革開放第一批跳海人。

企業初創,舉步維艱,孫奎連領著一夥年輕人在一所沒有窗子的舊樓房裡,經過幾個月晝夜拼搏,終於生產出了樣機,東挪西借湊了一萬元經費把機器搬到 1990年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包裝技術展覽會上,人家住賓館,他們住小旅店,可他的產品卻在會上一炮打響,獲得金獎,連樣機也被人買走了。這更使他信心百倍,此後的幾年,他連獲全國包裝行業的最高獎項,成為全國包裝行業的領軍人,許多企業紛紛找上門來,他的產品涉及醫藥、建材、化工、紡織、機械、貨運等各種行業,為許多企業攻破了包裝難題:他破解了北新建材集團包裝礦棉板的燃眉之急;他為上海健力寶研製出新型包裝機;他為北京報刊發行局研發了新型報刊全自動包裝機……。十幾年來他創造了15項國家專利,其中5項填補了我國包裝機械的空白,成為全國收縮、拉伸、纏繞包裝標準的起草者,曾任兩所學院包裝專業的客座教授,他的工廠也成了大學生們的教學基地,被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和企業家聯合會授予“全國優秀包裝企業家”稱號。

正當他的企業如日中天時,1996年,他又承包了**郊區的500畝荒山,創辦**三茲和休閒農莊有限公司,在**他第一個把農業和旅遊結合起來,先後投資500萬元使這片荒山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山莊,被國家旅遊局定為“首批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尤其是農莊出產的櫻桃更是聲名遠播,採摘季節,農莊裡車水馬龍,成為**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孫奎連在**乃至全國企業界成了名人,被**甘井子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政協委員。

離開了這個老區村,他成功了,可他沒有忘記這裡的老區人民,他時時記掛著這裡的鄉親。

1975年,鄉親們推薦孫奎連上了大學,他人雖然離開了**山,可是他卻感到這個小山村給他的第一筆精神財富,是值得他一生珍視和享用的。就在他剛剛上大學後,他給大隊寫過這樣一封信:“雖然我離開了**山,但我仍是**山派出學習深造的一員,將來我要把所學用於改變**山的落後面貌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30多年來他從沒忘記**山。他認為,**山是給他人生之夢、放飛理想的地方,**山給了他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財富。他常常寫信打電話詢問村裡的情況,村裡的人也常常帶著家鄉的小米到**看望他,遇到難題去找他,他都是義不容辭,或慷慨解囊,或出點子想辦法。

1997年,孫奎連帶著妻子、兒子又一次回到了**山。然而,回到闊別了22年的老區村卻讓孫奎連感到心痛: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了,可**山基本還是老樣子;通村的路還是那么坑坑窪窪,山林變得稀疏、禾苗在乾渴中搖曳,村民的住房低矮破舊,校舍成了危房……村子裡除了星星點點的土房變瓦房外,唯一變化的就是村路上跑著幾輛機車,孫奎連的心酸楚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