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先進單位事跡材料

***同志,男,1956年8月出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任寧安市人事局黨組書記、局長、編辦主任職務。他立足人事、編制工作崗位,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全局提出了“提供一流的服務,創造一流的業績”的目標,突出服務功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了人事部門的職能作用,創新了人事人才工作,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上級人事部門和寧安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的認可。他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個人”,多次被政府授予“嘉獎”和“記三等功”獎勵,被牡丹江市人事局授予“人事編制工作先進個人。”在他的領導下,寧安市人事局連年被評為“雙優、雙評最佳單位”、“目標治理優勝單位”、“寧安市先進黨支部”,牡丹江市“人事編制工作先進集體”,XX年被省人事廳授予“軍轉幹部安置工作先進集體”。

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

他思想解放,超前意識和改革意識強,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事人才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開展人事人才工作,積極推進全面化小康建設步伐,實現了人事工作的“三個轉變”。一是主動調研,出台政策。他帶領班子成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充分挖掘寧安各種優越條件,擬定了《寧安市關於引進、穩定、培養人才的暫行規定》、《寧安市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規劃》和《寧安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推進落實,他還針對幾個檔案制定了《實施細則》,提請市政府每年撥專款50萬元建立了《寧安市人才發展基金》,構築了一個引進、穩定人才的優良政策環境。二是,大力引進人才,最佳化人才配置。他以人才中心為依託,協調資金10餘萬元,建起了“寧安市人才網站”完善了人才中心服務功能,充分利用網站發布本市人才供需信息、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利用人才市場,年均召開人才交流會24次,引進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僅XX年進站交流人才1200人,對接成功145人,引進各類人才175人,引進企業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52人,交流出去人才150人。他還每季走訪本市確定的17戶封閉式運行企業和重點鄉鎮企業,了解人才、技術需求,走出去訪求人才,盤活現有人才存量,XX年向企事業推薦人才70名。三是,以立市骨幹企業和具有龍頭拉動作用的農業產業為重點開展引智工作。近年來,引進日本、美國、德國、荷蘭等國家的25名專家,指導工農業生產,為寧安市鏡泊湖糖業公司引進丹麥蒸糖技術、原材料二次利用、環保改造等八個綜合配套政策,全年增收120萬元,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後勁。為渤海鎮江西村引進了日本水稻品種超稀植綠色生產技術,XX年被國家外專局掛牌命名為“全國農業引智成果無公害優質米生產基地”,成為全國僅有的40個農業引智項目之一,提升了稻米品牌,為建設農業產業化基地打下了良好基礎。四是,他著眼於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建立了市、鄉、村三級集教學、培訓、示範一體的培訓體系,開創了“五抓”的鄉土人才工作經驗,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紮實,培育了一支雄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全市擁有各類鄉土人才4,889人。牡丹江市人事局在寧安召開了鄉土人才開發現場會,推廣交流了寧安市的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