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標兵事跡材料:心繫鄉村孩子 梅香三尺講台

師德標兵事跡材料:心繫鄉村孩子 梅香三尺講台

放棄隨軍去大城市的機會,毅然留守山村國小;25年如一日,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傾注在鄉村孩子身上;忠孝兩難全時,以對三尺講台的大愛而告慰病塌上的雙親……

赤子情,糍粑心。這就是牛田鎮中心學校xx事跡的真實

寫照。

xx,女,現年43歲,國小高級教師,大專文化程度,現工作於桃江縣牛田鎮中心學校。該同志1984年7月參加教育教學工作,25年裡,一直輾轉在牛田鎮鄉村國小,矢志不移地堅守在農村國小一線教學崗位。她以優良的師德,視生如子的情懷,贏得了父老鄉親及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讚譽,也先後被學校、上級教育機關和政府授予先進獎項10餘次,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媽媽老師”。

堅定的選擇:

“我這一生,無法離開鄉村的孩子。”

1984年,xx18歲。同年,她所在的三塘灣村村國小,因為偏遠而沒人情願前來任教。這種情況下,人生本有著許多更好選擇的她毅然走上講台,成了一名村小老師。此後,她先後以單位工作需要為重,於麻牛國小、郭家塘村小、臨市街村小等地任教。這些學校共同的特點是,地處偏遠,教學條件很差。可以說,每當學校領導遇到人員不好調配的時候,她總是解決難題的人。而她所工作過的學校,年年都拿到了“模範村小”的獎勵。

1999年,xx在牛田鎮各村小輾轉了xx年之後,遇到了人生又一次選擇。其時,她的在解放軍海南某部升職的丈夫,已具備讓妻子隨軍的機會。不去?夫妻兩地分居多年,機會難得,而且海口比之牛田,工作與生活環境當然要好;去?日日夜夜與孩子們相處在一起,實在是捨不得他們……最後,面對許多人求之不得的機會,xx竟又一次留在了孩子們身邊。

此後,為了夫妻倆不再分居,xx丈夫以團職的身份,轉業回地方,工作於當地檢察院,並將家安置在縣城。檢察院是個顯要的部門,而xx兩位哥哥,一個是原牛田聯校工作人員,一個是湖南農大教授及系主任,有著不錯的人脈資源。這樣,xx稍做一點努力,就有機會進縣城工作。但是,10來年過去了,就是當兒子在縣城上了高中,需要人照顧,她也沒向領導提過進城工作的要求,仍堅守在牛田的村國小。有人為她惋惜,她說:“沒法,我這一生,是無法離開這些鄉下的孩子們了。”

25年視生如子:

“我是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入了這行門,就做好這行人。”xx經常這樣說。

xx這樣說,也這樣做。

25年的從教生涯里,xx以良好的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工作業績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充分肯定。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的課程和教改,堅持從書本中學,向身邊的同事學,還從教學中學習總結。為了學習,經常是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從不氣餒。遇到學校放寒暑假,她堅持參加國語、計算機、舞蹈、書法等知識培訓,並以優良的成績獲得了各類證書,通過參加培訓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本領。

清苦的村小工作生涯中,xx更沒有過打罵學生、歧視差生、辦班獲利等一切有違師德的的行為。

xx更將人們感動的,是她25年裡面對孩子們時時刻刻表現出的慈母情懷。

她在原三塘灣村國小教書時,三年級胡學麗的父親患有輕微精神病,母親改嫁,家庭生活十分困難。開學時,班上其他學生都來學校報到了,只有胡學麗沒有來,xx急了,便到胡學麗家走訪。當她剛進入胡的家門口時,只見滿屋是泥土和灰塵,而胡學麗和衣睡並蓋上破爛的被子睡在床上,xx掀開被子,並把她扶了起來,並問為何不到學校報到,胡學麗頓時大哭起來。胡學麗邊哭邊告訴xx:“家裡現在飯都沒吃,哪有錢讀書呀,父親不讓讀書了”。xx立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錢交給胡學麗先買點米,並告訴她明天先到學校報到,學費將想辦法解決。這樣,胡學麗得以重返課堂。

xx年下學期開學時,xx在教室里給學生辦報到註冊手續,見牛田鎮株樹山村一位李大娘領著一個8歲大的男孩在教室門口徘徊,xx見後,覺得事有原因,便主動上請打聽,了解到李大娘的兒子原來在某煤礦挖煤時,因出事故被石頭壓成了殘廢,李大娘的兒媳婦也因不堪貧困,拋夫別子離家出走了,至今仍杳無音訊。這8歲男孩名叫李宏宇,看到鄰居家的孩子都上學了,特別想讀書,奶奶便把他帶來了學校。xx看著祖孫倆,心情難受,她告訴李大娘,收下孩子讀書,課本費與生活費等由她承擔。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可說出許多。

xx身邊的人都知道,每期開學前,就是她最忙碌的時候。她常一連幾天幾夜奔走在各個失學孩子的家裡。她說:“我自己的孩子,不會讓他失學的,農村的孩子,也是孩子呀,我怎么忍心他們小小年紀就輟學呢?”據牛田中心校的統計,xx所任教班級,25年裡,不見一個孩子因家貧等原因失學,她勸學重返課堂的有112人,為貧困學生墊付學費、生活費等達1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