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醫療諮詢義診先進事跡

葉老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志願服務**醫療事業31年。退休後回京,紮根社區,為百姓提供諮詢義診,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在志願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幸參加XX年12月5日的葉如陵講壇,作為共產黨員中的一員,葉老的一生經歷對我,讓我提高了自己的黨性。

29歲,一個正直人生中風華正茂、大有作為的年齡,葉老跟隨黨和國家的指示:優秀知識分子要將你們的知識帶到邊疆去。葉老主動回響國家號召,並且選擇了條件最艱苦的地方--**。葉老當時和其他的青年人一起組成醫療隊進入**,進行為期3年的支援活動。在當時看來,沒有人會預見到這樣一個選擇,會改變葉老的一生,葉老將自己的個人命運從國家命運相結合,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講座之初,葉老談到雷鋒對自己的鼓舞,很惋惜的說:"我跟雷鋒同齡,如果他現在活著,應該有72歲了!"雷鋒精神讓葉老在大學時就為自己定下了人生信條:忠誠於黨,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錯事。正視對雷鋒精神的信仰,葉老作出了改變自己人生的選擇。當時**條件的惡劣是超過醫療隊想像的,到了**後葉老及其他5人被分配到分到****馬奎拉煤礦(這裡**第一代產業工人誕生的地方)。煤山海拔高5240米,他們的生活區海拔為4800米,紫外線強,特別缺氧,剛到不久葉老就得了多血症。由於氣壓低,水只能燒到73度,他們終年吃夾生的米和面,吃不到新鮮蔬菜,只能吃到木耳、黃花菜。除了物質匱乏外,礦山周圍荒蕪人煙,礦山對每月派一個汽車,去地方購買一個月以前的報紙來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為了給當地的礦工、牧民看病,葉老學會了騎馬。正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葉老等6人也創造了奇蹟,在礦山有限的條件下,為垂危的病人做手術,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

3年支援期滿後,由於葉老的工作能力得到當地領導的肯定,**地方希望葉老能繼續留在**。**當地沒有像葉老這樣的大學生,起初,葉老做了很大的思想鬥爭,但他還是接受了組織上的安排,認識到在這裡一樣可以所有作為。3年前一同去**的隊友中,只有葉老一人留下,隨後葉老被安排到**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但即使是當地最大的醫院也只是幾間平房,醫院的醫療條件還抵不上內地的衛生所。並且醫院當時也只有外科、內科和兒科等簡單分類。當時青藏公路經常發生交通事故,由於醫院沒有腦外科領域的醫生,所有送到醫院腦部受傷的病人都必死無疑,在這樣的處境下,葉老決心鑽研腦外科。74年至75年學習腦外科,很努力,和醫生、護士、清潔工做好關係,學習。上海醫生說是否願意留在上海,葉老謝絕,從葉老開始**有腦外科,開創腦外科第一人。

把醫院建好,在**留下一個好的醫療條件是葉老的心愿。葉老對藏族同胞進行醫療培訓,成立**醫學院,1982年有第一批藏族大學生。利用北京的醫學院支援**,簽訂十年對口培訓協定。1984年擔任醫院院長,協和醫院配專家、醫療小組進藏,實施請進來,送出去計畫,每年送**醫生在協和醫院培訓。經過幾次反覆,協和幫助培訓**博士生、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1997年對全國進行評審,**第一個三級甲等醫院,設備和醫療水平大大提高。XX年葉老退休離開**,當67歲的老院長重回醫院時,國家大力投資新建醫院大樓、新增設備,醫院新貌讓老院長十分感概。

1970年進藏,XX年離開,葉老對**產生了很深的感情,那裡的人、山、水、草原影響了葉老的性格和人生觀。藏族同胞的淳樸的優秀品質影響了葉老的一生。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團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影響了葉老的一生,可以說**是葉老的第二故鄉。

退休回京後,葉老紮根社區,為百姓提供諮詢義診,選擇放棄那些醫院的高薪聘請。聯繫引進社區醫療服務車、建立"愛心小屋",在家中設立服務熱線電話,成為了社區居民的保健醫生。此外還參加各項志願活動,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海世博會、**亞運會、毛主席紀念堂等,哪裡都有他的身影,我相信他走到哪裡,就會把志願精神帶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