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胡總書記十七大報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面向時代、立足現實,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承接、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致的體系。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優秀的精神品格,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代表們說,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樹立在全社會得到廣泛認同的精神旗幟,激發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六大以來,宣傳思想戰線集中推出鄭培民、牛玉儒、楊業功、李素芝、許振超、王樂義、任長霞、宋魚水、張雲泉、方永剛等重大典型。這些典型產生於人民民眾的實踐,代表人民民眾意志和社會前進方向,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融合,受到人民民眾的愛戴和崇敬,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範

[1] [2] 下一頁

作用。同時,利用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和抗擊非典鬥爭、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等重要契機進行宣傳,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紅色旅遊,使更多人受到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凝聚中華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礎。”十七大代表、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張文顯說,回顧歷史,無論面對多少困難挫折、艱難險阻,中華民族始終高擎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火炬,生生不息,奮發進取。今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對於“八榮八恥”,許多代表耳熟能詳。

近年來,宣傳思想戰線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促進良好社會風尚與和諧人際關係的形成: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的文明道德風尚;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社會關心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境;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設立“公民道德宣傳日”,使健康的道德蔚然成風;推出一大批先進典型,為人們樹立思想道德的楷模;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活動,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百城萬店無假貨”、“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等活動,帶動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再一次引起代表的共鳴。他們說,分清榮辱,明辨善惡,一個社會才能形成良好道德風尚。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使之家喻戶曉、人人踐行,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共同的理想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振興的精神源泉和保證。”代表們表示,一定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記者王淑軍)

上一頁[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