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十七大報告心得體會2

黨的“十七大”萬眾矚目,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十七大報告把“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之首。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為今後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作為一名教師,將以十七大報告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明確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以人為本”,改進工作方法和思路,秉持新課程的新理念開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切實將十七大精神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學校的教育事業更上新的台階做出貢獻。

十七大報告強調教育要優先發展,把優先發展教育提到人才強國、民族振興的高度,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我倍感責任重大。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較重。這次,“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這樣的細節都被寫進報告,可見國家已下大決心解決課業負擔問題。在深化改革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同時,學校更要實事求是地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強化教育科研,從扎紮實實上好每一節課開始,為讓孩子負擔輕下來、素養高起來而努力。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人民民眾對辦好教育寄予厚望,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身為教師,我們自然會關注教育,身為一線教育戰線的教師,當然更加關注教育改革。為此,如何在教育教學一線深刻領會與落實十七大精神,成了當前我們身為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結合十七大精神,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胡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樹立使命意識,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創一流業績,以優異成績向黨匯報。結合師德規範,以苦為樂,不計個人得失,自覺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業、奉獻為自己的生活守則。同時,積極學習教育整體改革的各項方針政策,把握教育教學改革的動態,增強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危機感。黨員教師自覺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實踐黨的先進性要求,明確各自明確的社會分工,都承擔著黨和人民賦予自己的一份神聖責任,只有立足本職,埋頭苦幹,拼搏爭先,才能真正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真正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才能深刻貫徹十七大提出的: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不斷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十七大報告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準確把握報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結合“三個代表”,推進工作再上新台階。

貫徹十七大精神,必須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只有無愧於職責,無愧於使命,才無愧於黨和人民。要明確自己所擔負的職責。要知道“是什麼”,充分體現責任感,做到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自覺把十七大精神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堅持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保障這一理念的實現,報告中同時提出,要“深化教育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這幾項改革是切實把教育理念從增加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應對升學考試的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的根本。

從教學理念來看,以我的理解,並不是說留作業越多,效果就越好,留作業越多,有的學校和老師認為,這顯得老師對學生重視,學生再學不好,老師就可以擺脫責任了。並不是這樣。留作業,是為了在強化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認真度,鞏固學習效果。這可以理解。但是,學習關鍵在於興趣,在於有意識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關鍵在於用實際例子、用通俗的道理,啟發孩子們對學好文化知識的用處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尊重他們在學習中的創造性,更多地提倡自主學習。教師和家長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既要通過注入的方式,更要通過激發主體(內因)內在活力的方式發揮作用。學生的主動意識被調動了,就會心情愉快地、踏踏實實地用心去學、去記憶,就是所說的“有意識記”,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是再多的作業所無法比擬的。我接觸過一些孩子,他們對老師動不動就要求抄寫十遍的作業,基本上是敷衍了事,老師管理著那么多學生,也不可能一一檢查孩子們的作業完成情況,這樣反而不利於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意識。磨刀不誤砍柴工,及時地總結學習方法,全面回顧總結學習過的內容,是更有效的學習手段。所以,老師啟發、引導孩子們注重科學有效學習方法的培養、創新,是更重要的。還有就是,做家務、做農活或參加社會活動,是一種心情的放鬆與調劑,是一種開闊眼界,是一種轉移注意力,以學習為主,適當參加這些活動,對學習不但沒有不良影響,而且還能提高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思維、體魄、品格等的全面發展。所以,各有關方面應該對學生作業的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該留的作業,堅持留,沒有實際效果的作業,儘量減少,把老師、學生、家長都解放出來,大家都以務實的精神來研究怎樣真正把孩子培養成符合國家建設需要、符合成長規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