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賞識教育”實施方案

在創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今天,賞識教育是實現自身和諧、生生和諧、師生和諧、團隊和諧的秘方,是和諧校園的細胞工程,更是提高師生責任心和愛心意識的一劑良藥。2011年我校進行過賞識教育嘗試性試驗,通過教師理論學習,行為引導,具體表現形式就是針對學生的“閃光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寫“賞識卡”,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學生、家長也都能積極參與,滿意度很高。回顧和總結了以往經驗教訓,就如何將賞識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層面發展,特提出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為宗旨,以創建“和諧校園”工程和學校常規教學為途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善於發現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是每個學生都能在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通過對學生的賞識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培養學生正確地賞識自己和他人,樹立學習的信心,養成良好健康的心理,促使學生快樂成長。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我校的每個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進步、成長。提高師生的校園學習生活品質,努力形成“賞識激勵”的特色校園文化。

三、實施對象:

本校所有在校學生

四、實施人員:

全體教師,建議家長也參與進來

五、具體程式:

1、成立領導機構:賞識教育特色領導小組

組長:金新妮

副組長:陶遵君 孫亞敏

成員:全體教師

2、宣傳發動,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理論、學習本方案。

3、開展賞識教育專題討論。

4、 在教師中徵集賞識教育鼓勵語言,制定課堂評價賞識激勵語言及賞識課堂忌語。

5、採用賞識卡、語言激勵、評價激勵等方式。重在理念,形式不拘一格。

6、組織教師寫好“賞識教育課堂雨露”及賞識教育反思。

7、鼓勵教師在學生的評價報告書中寫好賞識教育評語

8、開展“擁抱賞識,遠離抱怨”紫手環行動。

8、舉行賞識教育經驗交流會。

9、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方案,做好下一步工作計畫

六、對策與措施:

1、組織學習,形成對賞識教育的共識

本學期將把有關賞識教育的理論學習納入業務學習的內容,德育處將蒐集有關賞識教育的內涵、意義、理論依據,以及現有的他人對賞識教育的成功研究成果,利用周四培訓學習的時間,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專題學習和研討,從而使全體教師對賞識教育能有一個正確充分的認識。

2、賞識教育與實施素質教育相統一

每個人都需要賞識,喜歡被讚美被肯定,由此生活而變得積極,學生更亦如此。尤其是後進生由於學業成績不夠理想,常常遭到批評,諷刺,挖苦,斥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陰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由此產生自我評價降低,沒有自信,逆反情緒嚴重,甚至厭學,這些都嚴重地損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身心的發展。因此,作為生命的個體,後進生更迫切需要被認同,被賞識。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以賞識教育為載體幫助後進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當前社會、學校進行研究實施的重要課題。這對於成長中的後進生來說是至關重要且不容忽視的。

學校此次開展“賞識教育”,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師生的熱情,形成內聚力,從而提高辦學水平,實現可持續發

3、賞識教育要因材施教

實施“賞識教育”必須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一本書,蘊藏著與眾不同的思想,呈現著獨一無二的性格。因此,老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全面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中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如此通過種種途徑去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從而對學生的教育能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