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特色學校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一、創建特色學校的背景與基礎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發展趨勢下,當代中國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其基本特徵就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核心的社會結構的轉型,而這一轉型反映在教育領域,既構成了教育改革發展的社會背景,又對人才培養和辦學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曾指出:“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到新課程實驗階段,即新課程成為新的巨觀教育背景時,我們重新解讀這段話,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新課程改革展現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從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結構內容,到師生關係、教學方法、教學形式,都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傳統的“千校一面”的學校發展狀況和學校發展戰略,已難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為了鞏固素質教育的成果,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現學生全面的生動活潑的發展,學校必須辦出各自的特色。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六年間,我區作為全省第一個素質教育實驗區,在教育觀念的轉變方面,在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三大課程”體系的實施方面,在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在借鑑行知思想、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化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培養出一批批合格加特長的國小畢業生,造就出一批批具有改革意識、勇於開拓創新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和優秀教師。在省、市、區各級素質教育現場會、創新教育現場會、學陶師陶現場會上和相關活動中,全區各國小均展示了自己一個甚至多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項目,產生出一大批學校特色的雛形。這些具有**區特色的教育改革創新的深厚底蘊和創特色、創品牌的濃郁氛圍,給我們今天開展特色學校創建打下了紮實的思想基礎和良好的校本環境。

二、創建特色學校的理念與目標

特色學校的創建需要我們有新穎的理念:創建特色學校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要求,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一個神聖使命。一方面,在當前新的歷史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學校是教育服務的提供者,社會、公眾是教育服務的消費者,政府是教育的管理者,學校與學校之間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教學質量、辦學特色和安全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就成為一所學校的立身之本。學校只有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發展的歷史、辦學的方式來進行辦學,才會有生機,才會培養出有個性的創新人才。而另一方面,教育本身是一種很複雜的社會活動,尤其在深化之中的教育改革,我們對它的規律還知之甚少,尚需學校和和廣大教師勇於探索其規律,改革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嘗試全新的辦學模式。

特色學校的創建還需要我們有明確的目標:強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突出學校個性,提升學校品位,並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傳統,辦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創建各類特色學校,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在此基礎上,用三年半左右時間,逐步形成**區的立體教育、品牌教育、強勢教育,整合和凸現以課程改革為主軸的學校教育、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的親職教育、已擴張教育資源為目標的社區教育的三大優勢,全面拓展**教育新的發展空間,使全區30的學校爭創省級特色學校,60的學校爭創市級特色學校,使**區真正成為教育強優區、教育特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