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局治理商業賄賂實施方案

(二)自查自糾階段(8月底前完成)。重點是找準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

1、全面進行調查摸底。弄清不正當交易涉及的部門、崗位、環節、人員、資金等基本情況。

2、認真查找突出問題。按照規定的範圍,對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查、擺、議。查找影響公平競爭的不正當交易行為和工作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問題,查找制度漏洞;擺不正當交易行為的表現形式;分析產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性。

自查自糾重點是:檢查XX年1月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工作人員“五條禁令”發布實施以來,有無違反規定涉及影響公平競爭和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行為;在土地出讓方面,要對XX年8月31日以來的土地逐項登記,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違反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規定的行為。在礦業權方面,要對XX年1月以來出讓的出讓的礦業權逐項登記,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錢權交易,不按法定許可權、程式、要件頒發勘查許可證、採礦權許可證的行為。在農村建房用地方面,重點檢查是否存在收受賄賂,弄虛作假,買賣集體土地行為;對土地和礦業權評估、項目發包方面問題,結合上述檢查進行梳理。調查摸底和查找問題工作要求7月15日前完成。

3、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分別作處理。處理要依法依紀、實事求是,注意把握政策和講求策略,根據錯誤事實、情節輕重、影響大小以及認識態度等,予以區別對待。對情節輕微的,以批評教育和自我糾正為主;對雖有問題,但能主動說清楚,並認識錯誤的,可以依據有關規定從輕、減輕或免予處分。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通過完善和落實制度加以解決。

4、依法查辦商業賄賂案件與自查自糾同步進行,互相促進。查辦案件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利用各種途徑掌握案件線索,充分發揮信訪舉報網路的作用,暢通發現商業賄賂問題線索的渠道。二是對在自查自糾、督促檢查、民眾舉報中發現的案件線索分類登記,認真研究分析。對已掌握的案件線索,組織力量抓緊排查,對屬於職權範圍內有權處理的及時處理;對職權範圍外的案件線索,及時移送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機關。建立情況通報、線索移送、案件協查工作機制,積極配合。會同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機關查辦商業賄賂案件。三是查辦大案要案,對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重大典型案件要予以公開曝光,懲一儆百,增強震懾力。重點查辦國家工作人員敢於和插手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工程招標謀取私利的行為;評估中內外勾結、弄虛作假,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

失的行為;項目發包中收受賄賂,排斥公平競爭的行為;買賣集體土地行為。堅決糾正和防治案件查處中以罰代紀、以罰代刑的問題。

(三)整改落實階段(9月底以前完成)。重在制定可行措施,抓好整改落實。

切實抓好整改。針對發現的問題,特別是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漏洞,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認真主動糾正,防止走過場,做到邊整邊改。同時,落實整改責任,確保各項整改措施落到實處。

(四)鞏固成果階段(年底前完成)。重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通過對在自查自糾中發現的問題和已查處的商業賄賂案件的剖析,研究問題和案件發生的深層次原因,舉一反三,健全制度,從源頭上堵漏洞。

針對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出台相應規範制度,紡織、遏制商業賄賂發生。完善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制度,重點是嚴格控制劃撥用地範圍,鞏固和發展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成果。深化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的改革,重點是從分類管理入手,按勘查風險程度不同,分類出讓探礦權、採礦權,認真落實礦業權出讓管理規定。加強對評估行業的管理,重點是推進建立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規範項目發包,重點是完善和制定土地整理等項目的招標和監督制度,從項目立項、設計、發包、驗收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監管。農村建房用地,重點是把好審批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