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理想課堂實施方案

構建理想課堂實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課堂應該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理想舞台,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台,成為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的理想空間。我們期望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平台,以集體備課和校本研訓為突破口,不斷地實踐和延伸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為學生的一生髮展奠基的教育核心價值。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的認知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包括社會文化)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識意義是隨著學習環境的變化而處於不斷發展之中。

(二)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以人為本,要互動,要創造性的挖掘、發揮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話,教師要作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等。

(三)“構築理想課堂”的基本內涵和特徵

理想的課堂應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安全、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由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有機整合,因材施教,充分體現課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發展性。理想課堂提出了“三層六度”的基本評價體系,即教師層面(親合度、整合度);學生層面(參與度、練習度);師生互動的層面(自由度、延展度)。理想課堂還應具有三個基本性質:真實性;興奮性;有效性。

三、研究的目標

最終的目標是努力使每個教師能合理地組織教學,學生能有效地學習,生生間、師生間有效地互動,最終實現理想的課堂。

(一)構建體現理想課堂的教學操作模式。

(二)形成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實踐策略。

(三)通過研究,激發教師課堂教學智慧,使教師掌握理想課堂的內涵,享受專業成長的快樂。

(四)通過對理想課堂的研究和構建,打造學校的教育特色,使學校成為全體師生的“精神家園”。

四、研究的內容與措施

(一)研究的對象

1—5年級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組織,全體學生與全體教師以及能促進理想課堂構建的外部教學環境。

(二)研究的內容

1、理想課堂的課堂觀、教學觀、學生觀、價值觀的理論研討。

理想的課堂首先要創設良好的師生自由、平等的氛圍,始終要充滿歡樂,學生樂學,並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課堂氣氛和諧。在教學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在課堂上關愛每一個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把學生從標準中解放出來,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收穫。

2、與構建理想課堂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研究。

理想的課堂中教師要能將學生的層次、能力融於心中,並分層歸類,因層施教,激活學生的自信,挖掘他們的潛力。教師不僅要知識傳授準確,而且要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每一節課都同中有異,給學生常聽不厭,堂堂有新意,給學生視覺、聽覺、感覺等外部感官新鮮刺激,有效激發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

3、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學生學習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理想的課堂中教師不僅要方法得當,而且應該激情燃燒,獨闢蹊徑,能引領學生探索、學會、掌握學習的最佳方法與途徑,並且能夠激起學生大膽質疑,熱烈爭論,動手參與的熱情。理想的課堂要能促使學生思維活躍,目光明澈,激發起他們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濃厚的興趣,要能促使學生創造性地學習、發現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有自覺主動學習人類文化的強烈求知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