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適應新時代的必然要求,針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進行大膽探索與改革,遵循“先學後教、先練後講、合作探疑、競爭展示、當堂達標”的原則,逐步形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與交流、點評與小結、課堂檢測”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開放式教學,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真正減負提質。結合國中部實際,結合上一年度課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課堂教學改革領導機構

顧  問:洪xx  周xx 易xx

組  長:徐xx

副 組 長:廖xx 顏xx 彭xx

成  員:易xx 周xx 徐xx 易xx  楊xx  左xx  陽xx 

陳國偉 陳xx 周xx

說 明:在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各年級以年級組長為核心,以班主任為骨幹成員,組成年級課改研究小組。

二、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目標

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靈活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以小組學習為組織核心,切實用好學部的學案,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課堂教學模式要按照“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要求,要求每堂課學生的練習不少於十分鐘,學生參與面不少於80%,當堂達標率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學習小組,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級全面推行導學案進行教學。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以學論教

1、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為主變為評學生的參與度為主;

2、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為主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為主;

3、由評課堂的活躍度為主變為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為主;

4、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為主;

5、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作業、筆記等練習為主;

6、由評教師的基本功為主變為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為主。

四、課堂教學重要環節的調控

1、加大班內學習小組的調控力度。學習小組的組建要根據學習成績和性格特點等情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每個組6人左右,每個組可設文科組長、理科組長各一名,小組學習實行任務驅動,競爭展示,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一節課教師講解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0分鐘。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改變教師作用,由教、領變為啟發、督促、幫助。

3、加大學生練習方式的調控力度。讓學生掌握和推行練習的基本方式,如提問、對話、複述、爭辯、閱讀、默寫、摘抄、作業、實驗、設計、小結、表演、遊戲等。達到“以練習為主線,以思維為主攻,以發展為主旨”的目標。

4、加大交流展示的調控力度。充分地讓學生展示。激發比、學、趕、幫、超的興致和願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關注中下遊學生。

5、加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調控力度。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可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亦可在課中自學,自覺目標要明確,任務要具體,晚自習時間一般要求教師不講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

6、加大檢查落實的力度。加大對學生作業、隨堂練習、隨堂筆記、校本學案、單元檢驗試卷等的檢查力度。

五、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步驟

1、教師培訓:由教務處組織培訓,統一思想、落實精神。

2、各年級按學校規定完成班級小組架構建設,定人定座次定小組成員職責。由年級組長、班主任具體落實,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務處組織召開全體學習小組組長會議,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各項規章制度

4、組織聽評課活動。方式主要有:每年級每周至少上一節課改示範公開課,年級組長安排與隨堂聽課相結合,教研組組織聽評課。教師聽課後要及時寫出點評。

5、及時評估反饋。在七、八年級全面推行課改,及時對小組進行評價,每月一次班評,每期一次校評。每月對校本學案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小結。每月對課改情況進行總結,在“長鴻杯”教學競賽中充分展示課改成果。教務處負責備案,學部負責抽檢,學期期中、期末教務處公布各教研組課改量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