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畢業升學體育實施方案

一、體育考試的意義和目的

通過實施體育考試,旨在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加經常性的體育鍛鍊,形成健康運動的觀念和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運動技能領域(水平四)規定的評價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體育考試範圍和對象

凡報考高中階段教育學校的國中畢業生及同等學歷的考生,均須參加國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

三、考試項目、計分辦法

1、考試項目

男生:必考項目1000米;選考項目:在跳繩、立定跳遠、握力/體重指數、踢毽子四項中任選二項。

女生:必考項目800米;選考項目:在跳繩、仰臥起坐、握力/體重指數、踢毽子四項中任選二項。

考生在選定考試項目後,任何人不得變更。

2、計分辦法

必考項滿分20分,選考項每項滿分15分,三項合計50分。體育考試成績記入中考學業考試成績總分。

四、體育考試時間、地點

具體時間以各縣區《考試秩序冊》為準。同一縣區的考生必須在縣區統一規定的考試時間內進行考試。

體育考試地點:依據方便考生、有利考試工作的原則,由各縣區自定。

五、考試順序

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是考生最後進行的考試項目;其他項目的考試隨機安排。

六、免考考生

免考考生需填寫《xx市國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免試考生登記表》(見附屬檔案2)。因殘疾不能參加體育考試的考生,應持市殘聯頒發的殘疾證書經縣區考務部門填表審查批准後可以免試,以40分計;因病(包括先天性疾病)不能參加體育考試的考生,應持縣級以上醫院的診斷書經縣區考務部門填表審查批准後可以免試,以30分計。

七、考試規則及評分標準

(1)1000米和800米

考試的場地應在封閉的條件較好的田徑場地進行,考試所需的標誌線清晰,起點線和終點線應該設定明顯的標誌。考試所用的器材(秒表等)應符合田徑競賽規則要求。考試前,考務員必須對場地標準和器材的準確性進行檢查。在耐久跑的起點和終點必須設定攝像裝置,拍攝各組考生的起跑和終點衝刺情況,以備考生對自己的成績存在爭議時查取。考試結束後,並將原始錄像數據上報市招考中心。

考試操作規範及要求

引導員負責將考生按小組帶至起點,組長逐一核對考生號碼,確認無誤後進入考試程式。

發令員發令後,計時員開始計時,考生跑完全程時計時員停表,記錄考生的實際成績;考生在考試過程中無犯規現象,記錄成績有效;考生在考試過程中如有犯規現象,則考試成績無效,考生該項考試成績為“0”。

考生跑完全程,按秒表的分、秒記錄成績,不足1秒不計入成績。

每個考生只有一次考試機會,每組考生人數不超過16人;考生應採用站立式起跑,弧形起跑線出發,起跑口令發出前越過起跑線為犯規。起跑後不分跑道。跑程中不得踏進跑道左側跑道線,不得推、拉、阻擋他人跑進,不得由他人帶跑,同時遵循右側超越的田徑規則。

考生以下行為屬於犯規行為:

發令前,身體的任何部位觸及或越過起跑線;

跑進中踏進跑道左側跑道線;

跑進中推、拉、阻擋他人跑進;

跑進中由他人領跑,或藉助他人的力量跑進。

(2)跳繩:分小組進行,每組考試一分鐘,一次考試機會,使用中考體育考試專用跳繩進行計數。

(3)仰臥起坐:採用屈腿方法考試,每人考試一分鐘,一次考試機會,按一分鐘內所完成次數計數。

(4)立定跳遠:每人跳三次,均記錄成績,按不犯規情況下跳的最遠的一次成績計分。

(5)握力/體重指數:握力每人兩次試握機會,體重稱重一次,成績依照握力與體重的比值按評分標準換算計分。

(6)踢毽子:一次考試機會,指定區域內一分鐘踢毽子的次數。考生可用膝關節以下任何部位連續觸踢毽子,以主動性擊毽子彈起為一次有效擊毽。兩腳可交替進行,毽子落地可拾起續踢。

考生在考試結束後,要認真聽取記錄員公布的成績,在三項考試完畢後,考生要在成績單上籤字。

以上各項評分標準見附屬檔案4(《xx市xx年國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評分標準》)。

各縣區在體育考試結束後,立即組織登分,並於5月10日前,將體育考試成績冊、數據光碟(資料庫格式見附屬檔案3)各一份報市招生考試中心。

八、相關要求

(1)各縣區教育部門、考試部門、各有關學校要認真學習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明確該標準從身體形態、機能、素質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定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青少年學生積極進行自身鍛鍊的有效手段。要把體育考試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應有的作用,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評價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