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測與考評方案

12.教研室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工作重心,深入調研學校教學狀況,專題研究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各種因素,發現問題,及時督促學校加以改進,提出教學改革發展的建議和要求;認真組織實施小六畢業考試和非畢業年級質量測評工作,做好數據統計和總結反饋工作,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要精心組織初高中學校制定切實有效的備考複習方案,開好備考工作研討會,努力提高複習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全面深入開展課題研究與教學研討活動,多措並舉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13.招生辦要具體負責聯考、中考組織實施工作,確保考試環節嚴密、操作規範、有序開展。要將質量監測數據及時匯總並記入資料庫,對數據反映出的問題進行系統歸類整理,及時通報,以促進學校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4.校長和教師要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意識,下功夫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大力加強教學質量監測工作,建立學校全員監測、全面監測、全程監測的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強化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成為不斷反思、改進、提高的動態過程,推動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四、明確教學質量監測與考評內容

15.教學管理工作評價:教學管理工作評價實行分級管理制。教研室、督導室負責對城區中國小和鄉鎮國中、中心國小進行教學管理工作評價;鄉鎮負責對所屬其它國小(含教學點)進行教學管理工作評價。

(1)教學常規:主要評價學校及其教學組織的管理能力、課程開設、計畫、活動、教學常規檢查及評價和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作業、考試、評價等方面工作情況。

(2)教育科研:主要評價學校課題立項、課題研究過程、課題結題、研究成果等方面工作情況和校本研修的制度建設、教師專業發展、集體備課、評課議課、校本課程開發、承擔或參與教研活動、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動及成效宣傳等方面工作情況。

具體評價內容及辦法見《xx區中國小教學質量監測考評表》(教學管理工作評價滿分100分)。

16.非畢業年級教學質量監測評價項目(以教育局抽測結果為依據):①平均分;②優秀率;③及格率;④全區同類學校排名。

具體計分辦法:

①平均分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分,計40分,每高於平均分1分,加0.5分,每低平均分1分,減0.5分;

②優秀率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線,計10分,每高於平均線1個百分點,加0.2分,每低1個百分點,減0.2分;

③及格率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線計10分,每高於平均線1個百分點,加0.2分,每低1個百分點,減0.2分;

④同類學校均分第一名計40分,以後名次每退1名少計1分,至0分為止;

基準分100分,上不封頂,下至為零。

17.畢業年級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國小評價對象為全區所有國小畢業年級,以國小六年級質量測評成績為考評依據;國中評價對象為全區所有國中畢業年級,以榆林市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成績為考評依據。高中評價對象為全區所有高中畢業年級,以榆林市教育局、市招辦公布聯考成績為考評依據。

評價項目:

(1)國小教學質量監測項目:①平均分;②優秀率;③及格率;④全區同類學校排名。

具體計分辦法:

①平均分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分數,計40分,每高平均分1分加0.5分, 每低平均分1分減0.5分;

②優秀率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線,計10分,每高平均線一個百分點加0.2分,每低1個百分點減0.2分;

③及格率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線,計10分,每高一個1個百分點加0.2分,每低1個百分點減0.2分;

④全區同類學校均分第一名計40分,以後名次每退一名少記1分,依次遞減至0分為止;

基準分100分,上不封頂,下至為零。

(2)國中教學質量監測項目:①平均分;②優秀率,③及格率;④全區同類學校排名;⑤統考500分以上學生區屬高中錄取率;⑥保送生成績轉換中考成績。

具體計分辦法:

①平均分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分數,計40分,每高平均分1分加0.5分,每低平均分1分減0.5分;

②優秀率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線,計10分,每高平均線1個百分點加0.2分,每低1個百分點減0.2分;

③及格率達到全區同類學校平均線,計10分,每高平均線1個百分點加0.2分,每低1個百分點減0.2分;

④全區同類學校均分第一名計35分,以後名次每退1名少計1分,至0分為止;

⑤統考500分以上學生區屬高中錄取率100%,計5分;錄取率95%—99.9%,計3分;錄取率90%—94.9%,計2分;錄取率85—89.9%,計1分。

⑥一中保送生前十名每名總成績以一中當年統招學生最高成績加20分計,其餘保送生以當年一中統招新生最高成績計;蘇中和二中保送生以學校當年統招新生最高成績計,所有成績計入保送生國中畢業學校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