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提升薄弱學科整體質量具體實施方案

三、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向常規教學要質量永遠是教學工作的立足點。也是消除薄弱班級、薄弱學科的重要方法。學校將更加注重教學常規的精細化管理,做到:“嚴、細、精、恆”,重點檢查備、教、改、導、考、析、研,做到有檢查就有反饋,有問題就有整改。檢查的結果實行通報,存在的問題,通報到人,限期整改。特別加強對薄弱班級、薄弱學科教學工作的專項查和督導,組織推門聽課,加強教學常規檢查,及時通報教情、學情和管理狀況,並召開高質量的研討會。

四、加強薄弱學科的集體備課,使用高效導學案進行教學。

針對薄弱學科的現狀,加強集體備課是解決這一癥結是關鍵。教師集體備課是集中集體智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成立集體備課組,進行集中個案研討活動,以集體備課為載體,以使用學案教學為抓手,實行定時集體備課與即時交流相結合的備課形式,積極促進和幫助教師主動進行“自備、集體備、補備”的備課模式,搭建平台集中團隊力量,最終形成有效指導教學的統案,並使薄弱學科教師共享集體智慧,從以教為主的低效高耗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主的高效課堂轉型。從而提高教學效益,達到消除薄弱班級、學科的目的。

五、重視單元練考,追蹤成績分析,檢測薄弱學科發展狀況。

薄弱學科的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學校要重視單元練考後的質量分析工作,特別是薄弱學科,要認真詳實的做分析,查找問題,並尋找解決辦法,從而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

抓好周練、單元過關和月考工作。針對薄弱學科,每周要對本周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一次針對性的綜合練習;在一個單元知識學習結束後進行一次單元練考,每個月教務處要認真組織一次月考,形成對學生每一個學習階段學習情況的整體連貫性的監控,每次考試結束以後,及時依據成績,對該學科的教學成績,進行縱向、橫向分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找出存在的問題。尤其要重視三項數據的變化(均分、及格率、後20%均分),抓住成績整體提升的關鍵。努力提高學科及格率與後20%均分。這樣循環下去,薄弱學科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狀況了如指掌,從而積極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六、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引領作用,力促薄弱學科的轉變。

薄弱學科的形成與班主任工作緊密相連,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和引領是轉變各學科的一個重要途徑。要求薄弱學科班主任從以下方面來協調:一是開好分析會,讓每一個學生找出自已的弱科及造成的原因,如:聽課、練習、興趣等主面。其次,樹標、傳經、請導師,讓優秀學生或優秀教師做學法介紹,從各學科特點、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自我調節等方面改進。尤其要重視潛能生的轉化,潛能生是影響質量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所以,對潛能生的轉化顯得尤為重要。任科教師都要建立好潛能生檔案,認真做好潛能生的階段提高工作,重點關注在及格邊緣的學生,給他們特殊的“優待”,坐位優先考慮,課堂優先提問,作業優先批改,錯題優先輔導,思想優先交流,成績優先肯定。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再次,採用家校攜手的方式,引導家長與學校、任課教師、學生牽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班主任經常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弱科學生和學生的弱科,從生活上溫馨體貼,從心裡上及時解困。巧妙發揮班主任的影響力,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七、以人為本建立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

我校在教師評價機制上,加大對弱科教師的鼓勵和獎勵。使弱科教師工作起來有想頭,乾好工作有甜頭。學校領導特別注重關心幫助他們,為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服務到位,千方百計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心理環境,真正做到抓在要點上,管在情理上,幫在境界上。讓尊重與呵護成為習慣,讓學習與創新蔚成風氣,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提高學科質量的同時,又建設了一支和諧高效的教師團隊。

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有了上述一系列有效舉措的實施,必將使我校的薄弱學科的教學“薄”轉“強”,促進各科教學質量均衡發展,促使我校教學成績穩步提升。為我鎮教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作出實際的貢獻。

xx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