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共同體行動實施方案

3、共同體成員積極參加縣局組織各項研討交流活動,以及外出學習考察活動;利用網路平台學習其他實驗學校的一些經驗、做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收集、整合、傳遞最新實驗動態信息,使共同體真正成為實驗工作的研究中心、輻射中心和示範中心。

4、共同體成員每學期對自己所負責參與的項目做認真總結,對實驗研究資料進行分類整理,項目共同體成員對有價值的實施方案、活動紀實、經驗總結、隨筆反思等彙編,為後續研究做準備。

5、共同體成員每月參加一次共同體研討交流活動。收集教學中的共性問題,開展紮實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動,並及時上傳。在網路和日常教學工作中,為老師們解疑答惑,做好服務。

管理辦法:

1、新教育共同體歸屬縣教育局教研室管理。

2、建立教育共同體工作考核評價制度。每學年對各個教育共同體的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對教育共同體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表彰與獎勵。

3、共同體成員要定期向負責人進行工作匯報,接受分管領導的評估,依據職責履行情況及時調整共同體成員。

後附:各項目共同體行動計畫

(一)國小語文共同體成員工作安排

本學期,我們立足“構建理想課堂”,力求“備課有效、課堂有效”。從教師在備課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入手,以框架備課的具體環節為基點,組織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教材解讀和預習作業的研討活動,現在大部分教師已經能準確把握這三個環節,在備課中不盲目、不懼怕,能利用好框架備課更好的匡正自己的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在下一學年使全縣的語文教師更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國小語文工作室決定為大家構築一個思考與探討的交流平台,成立一個國小語文教師共同體,解決大家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尋求個體突破,打造精品教案,敦促共同發展。

一、成員標準

共同體以心懷教育理想,渴望成長,共同尋找一條通向教育理想彼岸的國小語文教師為主要成員。我們將在各中心校,各年級教師中選拔,共同體成員要做到:

1.熱心語文教育事業,渴望成長,做研究型教師。

2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和較高的業務素質。

3.自主自覺自律自強,能高質量完成承擔的各項任務。

4.遵守紀律,注意形象,準時準點參加各種活動

5.相互友愛,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成長。

二、 成員職責

1、研究、指導開展高效課堂,做好研討課、示範課、觀摩課。

2、組織編寫課例教案供全縣教師參考。

3、對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惑進行蒐集、整理、答疑。

三、成員組成

組長:裴瑞芳

成員:王麗娟  付芳  王娜  王新娟  靳霞

四、工作安排

本學期語文共同體將課例教案的編寫採用“備課 +實踐+研討+反思+再研討”這樣循環反覆、螺鏇上升的方式,不斷提高共同體活動實效,提升共同體成員能力。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解讀教材,精心選課:

教研室根據一線教師的教學需求,從各個年級的教材、不同單元中選擇典型課例,每單元至少選出2—3篇。

2、研讀教材,分工備課:

根據上報的課例數量和各中心校共同體教師的人數合理分配任務,一般大中心校各年級分配4—5篇,小中心校分配3—4篇。

3、合作研討,形成預案:

參加共同體的教師要積極按照布置的要求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根據教學內容、文本、學生年齡特點、課程要求等諸要素,確定教學目標,選擇合宜的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板塊。

各中心校領導要認真負責,重視各教師所備的課,組織聽課,對他們的課堂進行觀察,指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追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研討。對於修正後的教學設計,再實踐,最終形成預案。

4、集體完善,形成定案:

對於各年級形成的教學預案,教研室組織共同體教師進行再次研討,最後形成定案,然後通過網路將定案傳送到國小語文工作室,供全縣教師交流學習。

五、具體時間

三月:確定精品教案內容

修改教學目標和預習作業

繼續進行“三小”研究

形成精品教案初稿

四月:修改精品教案初稿,形成定稿,發之國小語文工作室。

總結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五月:修改第二次教案初稿,形成定稿,發之國小語文工作室。

收集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解答後發之國小語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