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風險預警防控實施方案

(2)與縣安全培訓中心簽訂契約

(3)每年對員工進行1次以上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為主的體系培訓。年末進行1次風險管理培訓需求調查並形成調查報告和對上年度培訓計畫的可行和培訓效果進行評估並形成年度培訓績效評估報告,根據報告編制下年度培訓計畫;

(4)明確員工分層和分類培訓內容與周期;

(5)對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針對性的矯正培訓;

(6)建立員工培訓信息檔案;

(7)每次培訓結束,形成單項培訓績效評估報告;

(8)對參加培訓的員工應進行考核或考試,並有完整的培訓台賬;

(9)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前對員工進行培訓並由記錄。

6.員工行為監督。建立完善員工行為監督制度,及時對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員工行為監督必須確定監督機構,配備相應的管理、監督、考核人員,明確監督範圍、方式、頻次,對監督的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分析,並制定改進計畫。

7.員工檔案。建立健全員工檔案,全面掌握員工信息,以實現分類管理,並確保所有在崗位的檔案齊全,每個員工檔案的信息內容完整(內容應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文化程度、身體狀況、職業技能等級或職稱、參加工作時間、簡歷、培訓情況、違章情況、受獎情況、受處分情況、職務或工種變動情況記錄),對檔案內容進行分析、評估,明確重點監控對象。

(五)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

1.通風管理。建立並保持通風管理控制程式,以控制和消除通風系統中潛在的風險。通風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礦井、採區和工作面應急具備獨立完善的通風系統,採區應實行分區通風,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自然發嚴重礦井的採區等,應設專用迴風巷;

(2)風門、風橋、風筒、密閉等通風設施保持完好無損;

(3)礦井總風量、採掘工作面和各種供風場所的配風量,應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4)風速、有害氣體濃度等,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5)按規定及時測風、調風,採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風地點風量、風速持續均衡,並按規定的周期進行礦井通風阻力測定;

(6)局部通風機通風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採用雙風機、雙電源,能自動切換,保持連續均衡供風;

(7)生產礦井主要通風機應裝有反風設施,各種參數符合規定,並定期進行反風演習;

(8)通風基礎測試報告、記錄齊全。

2.瓦斯管理。煤礦建立並保持瓦斯管理程式,通過瓦斯檢測,及時掌握瓦斯濃度變化情況並採取措施,確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確瓦斯防治責任並細化分解落實到各崗位,根據井下條件的變化,不斷改進和加強瓦斯治理的各項措施,確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2)建立完善瓦斯檢測,有瓦斯檢測專門機構且人員配備滿足要求。每年對礦井瓦斯等級進行鑑定,相關入井人員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攜帶攜帶型或光學甲烷檢測儀,瓦斯檢查員嚴格執行瓦斯巡迴檢查制度,瓦斯檢查記錄做到井下牌板、檢查記錄手冊、瓦斯台賬三對口,瓦斯檢查人員嚴格按照程式進行交接班,瓦斯檢查地點的設定及檢查次數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日按程式規範進行瓦斯情況匯報;

(3)制定瓦斯隱患處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並嚴格按措施進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確認迴風系統人員以撤退完畢,電源已全部切斷,已設定警戒柵欄、警標和停電牌。每次排放瓦斯都應做好記錄,建冊登記。臨時停風應立即斷電撤人,設定柵欄、警示標誌,長期聽風區在24h內進行封閉。

(4)應採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礦井兩翼與井筒相連通的主要運輸大巷和迴風大巷、相鄰採區之間的集中運輸巷道和迴風巷、相鄰煤層之間的運輸石門和迴風石門間設定主要隔爆水棚,在採煤工作面進風巷和迴風巷、煤層掘進巷道採用獨立通風的其他巷道設定輔助隔爆水棚,對隔爆設施實行掛牌管理,定期檢查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

(5)健全瓦斯抽放系統,瓦斯抽放管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和aq1027-xx標準,並按定期對抽放系統進行測定,確保系統參數合理、運行有效。根據實際情況,綜合採取預抽采、采動層抽采、邊開採邊抽采、老空區抽采等措施,凡是應當采抽采的煤層,都應最大限度地抽采。礦井生產計畫與瓦斯抽采達標煤量相匹配,採掘生產活動始終在抽采達標區域內進行。掌握瓦斯基礎參數,噸煤瓦斯含量、前的瓦斯含量,達到aq1026-xx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