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風險預警防控實施方案

3 .規範事故管理,做好事故匯報、統計和總結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發生後按照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相關規定逐級上報,並做好相關記錄;

(2)事故現場應急處置結束後,應及時蒐集、整理有關資料,並對現場搶救工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形成現場搶救工作總結

(3)根據事故的類別成立事故調查組,事故結束後,形成事故追查記錄、事故調查報告

(4)對所有事故進行統計,建立事故和實踐統計數據檔案,並及時向員工公布;

(七)體系保障。

1.組織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組織機構,以組織、協調、指導、監督風險預控管理工作。組織機構由煤礦不同層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員組成並明確職責、合理分工,負責風險管理全過程,並提供必須的人力資源、專項技能、技術和財力資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與安全風險預控管理相關的目標、責任、獎懲、舉報、投入保障、風險控制、員工行為、文化建設、安全會議、教育培訓、技術審批、安全監測、人員操作、設備使用、應急救援、監督檢查、考核評審、災害預防、人員入井、跟班帶班、班組建設、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管理制度,並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貫徹到全員工。

3.技術保障。建立並保持安全技術管理與控制程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險源。優先採用國際、國內先進安全技術標準、方法、工藝、設備、設施,針對煤礦具體實際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方案。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並保持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管理程式,以發揮安全文化的導向、激勵、凝聚、和規範功能。安全文化建設應明確安全文化內涵、目標、內容、模式、建設流程,以實現員工自我管理為目標,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貫穿於煤礦的各項管理,並最終形成實施方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認清目前煤礦安全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結合國務院165次常務會議精神及省市縣關於“治大隱患,防大事故”的方針制定方案,明確風險預警的目的,形成長效機制,確保全全生產。

(二)在生產和建設過程中,樹立“煤礦事故可防可控“理念,採取多種檢查方式(自檢自查、回返複查、階段檢查、日常檢查等),查找人員不安全管理行為和採掘、機電、運輸、通風、瓦斯、防排水、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等安全生產系統要素管理中有可能引發事故隱患的問題,專人對存在問題和隱患進行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狀態制度。同時,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誘發事故的隱患,做到提前風險預警、消除事故隱患。

預防人員大量離職及請長假的預警機制和防範措施
食品藥品安全預警防控監測運行機制實施方案
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