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夏玉米、花生穩糧增油高效種植模式方案

五是綜合防治病蟲草害。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搞好預測預報,制定落實防治預案及統防統治措施。以防治小麥條鏽病、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蠐螬、螻蛄、金針蟲、吸漿蟲、蚜蟲、粘蟲、豬秧秧、燕麥等為重點。麥播時重點防控紋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全蝕病、黃花葉病、地下害蟲。小麥返青至孕穗期,重點搞好小麥條鏽病、白粉病、紋枯病和吸漿蟲、麥蚜、麥蜘蛛的防治工作。抽穗至灌漿期多種病蟲害往往交替發生,搞好“一噴綜防”,特別是要在齊穗至楊花期防控赤霉病,灌漿期防控蚜蟲。推廣高效、低殘留、無公害化學除草劑,科學防除雜草。

六防災抗災減災。小麥生育期間,旱澇、凍害、乾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要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加強幹旱、洪澇、凍害、病蟲害等災害監測預警。加強分類指導,推廣“四水一早”技術,提高抗災應變能力。

七測產與收穫。按10點隨機取樣測產,測產方法:用事先做好的6平方尺測產框(長3尺,寬2尺),隨機套取小麥穗子,計算畝穗數。在取樣點從根部握取20株以上小麥查總穗粒數,計算出每穗平均粒數。畝穗數=6平方尺測產框內穗數×1000。產量計算:理論產量(公斤/畝)=畝穗數×平均穗粒數×千粒重(被測品種前三年平均數)×85%

最適宜的收穫階段是蠟熟末期到完熟期。蠟熟末期,全株變黃,莖稈仍有彈性,籽粒黃色稍硬,含水量20~25%,莖稈含水量30~50%。完熟期葉片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含水量在20%以下,莖稈含水量20~30%。人工收穫宜在蠟熟中期到末期進行;使用聯合收割機宜在蠟熟末期至完熟期進行,以減少損失,便於脫粒和保證質量,同時也為下茬玉米、水稻爭取農時。留種用的麥田應在完熟期收穫。

(二)玉米、花生套種

1.玉米鐵茬播種後整地種

玉米:選擇早熟、矮稈、株型緊湊、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先玉335、晉單51號等。6月上旬收麥後搶墒(或抗旱)鐵茬直播,要確保一播全苗。玉米出苗後滅茬鬆土,適時間苗定苗。根據玉米長勢追施苗肥,促進平衡生長,每畝施碳銨6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穗肥於播後40天施,每畝施碳銨80公斤或尿素20公斤,墒情差時適當灌溉。及時防治葉斑病、玉米螟 。

花生:選擇高產、早中熟、抗逆性強的直立型品種魯花9號、白沙、羅漢果、宛花2號和駐花2號等品種。小麥收穫後,先在茬地內畝施複合肥50公斤、有機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結合耕翻熟化耕層,及時耕地保墒起壟。壟高15-20厘米,壟面寬20-100厘米。單壟面上種2-4行花生,點播,每穴2粒。在播種前種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預防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等。播後整平壟面,噴施除草劑。在花生初花期適時噴施多效唑化控防旺長,後期葉面噴肥防早衰, 注意防治葉斑病。及時防治花生青枯病、鏽病、蚜蟲、蠐螬等病蟲害。

2.統一整地後播種玉米花生

一是品種利用和種子處理。品種利用同前。播前7-8天將玉米、帶殼花生曬種3天以上,然後用手工剝殼,大小粒分開。播前用50%辛硫磷100ml加50%多菌靈粉劑100g,對水3-4kg噴拌50kg花生種,防治倒秧病和地下害蟲。

二是施足基肥,整地作壟。騰茬後立即進行耕翻,並結合施入有機肥xxkg或商品有機肥50-100公斤、48%複合肥50公斤、尿素20kg、磷肥50kg、氯化鉀15kg。精細耕整耙平後放線作壟,要達到壟土細松,壟面平整。作壟時可每畝施呋喃丹1.5kg,防治地下害蟲。1米寬大壟溝中間按30厘米行距播種玉米3行,壟面種花生4行。

三是化學除草。除草分兩次進行,一次在播種後每畝用乙草胺150ml對水40kg分均勻噴灑進行封閉除草地;二次在生育期內,針對雜草各類不同,分別在玉米和花生田噴施專用除草劑。

四是及時化調:玉米在9-10片可見葉時,花生盛花後期,下針初期或株高達30cm時,每畝用玉米控旺劑、壯飽安粉劑20g對水30kg噴霧。旺長田塊,第一次用藥15天后再化控一次,確保株高控制在45cm以下。

五是適時追肥。在施足基肥基礎上,花生結莢期要施好飽果肥,每畝用尿素10kg在壟上打洞追施。玉米喇叭口期畝施尿素15kg作穗肥。根外噴肥很重要,玉米吐絲-灌漿期、花生中後期每畝用壯豐安或海藻酸精30g對水15kg噴霧,也可用尿素0.5kg加磷酸二氫鉀100g對水50kg噴霧。

六是調灌關鍵水。苗期保持田間持水量60%左右,灌溉關鍵要做到兩點:一是播種時足墒,出全苗;底墒不足時播後要澆蒙頭水。二是玉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後25天這一時期內,若田間持水量不足80%時,要澆好三水(即大喇叭口水、抽穗水、灌漿水;花生田盛花期、扎針期、保果期),確保穗(果)數和穗粒(單株果莢)數、提高灌漿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