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農作物節水抗旱栽培管理方案

一、玉米抗旱栽培技術

(一)選擇優良抗旱品種。選擇籽粒飽滿、拱土能力強、葉片相對厚而直立、成熟期籽粒灌漿和脫水快、較抗旱的玉米品種。

(二)擴大地膜覆蓋栽培

地膜覆蓋栽培有利於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溫度,增強抗旱、抗“倒春寒”、抗“八月低溫”的能力,二半山以上地區要盡力擴大地膜覆蓋栽培面積。

(三)擴大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既有利於節約用水和搶抓節令,又便於管理。各地要根據時間節令要求和氣象預報,充分利用各種小水源做好各類作物的集中育苗工作,待雨水到來後及時移栽。

(四)開溝等雨抗旱播種。開溝等雨抗旱播種法一般先按玉米行距用犁開好溝等待降水,只要有10毫米左右的降水時,溝內、溝邊就會有2~3厘米深的濕土,此時可抓緊時間,將玉米播於溝內,再將溝邊濕土覆蓋在種子上。地膜玉米可先起壟,待降水後搶時覆膜播種;

(五)抗旱穴播。穴播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水源,播種深應為10~12厘米,每穴澆水1.0~1.5公斤,待水下滲後播種,施有機肥並蓋土(先蓋濕土,後蓋乾土),以利水、肥集中,確保全苗。

(六)秸稈覆蓋。玉米行間覆蓋秸稈對節水保墒、培肥地力有重要的作用。覆蓋秸稈既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時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培肥了地力,並對抑制玉米田雜草也有明顯的效果。

(七)使用抗旱劑

玉米抗旱增產劑是一種由超強吸水材料組成,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蟲劑、殺菌劑的新產品,能很好吸收深層土壤水分,減少水分蒸騰和滲漏,在作物根系周圍形成小水庫,又有緩釋性,供作物吸收利用。各地要積極開展吸水樹脂及旱地龍等抗旱技術試驗示範,搞好抗旱栽培技術貯備。

(八)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並與化肥配合施用,從而達到以肥調水,使水肥協調,提高水分利用率。施用有機肥,不僅能培肥地力,還能改善土壤物理環境,提高土壤持水保墒能力,結合整地每畝施有機肥1000~1500公斤。增施鉀肥能通過減少植株蒸騰損失來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強作物自身的抗旱力。結合播種每畝施硫酸鉀8~10公斤為宜。

二、水稻抗旱栽培技術

(一)因地制宜選擇育秧方式

育足苗子是打贏抗旱奪豐收的關鍵措施。在乾旱缺水的情況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確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術措施的落實。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廣旱地育秧;在無水可取的地方,應通過鄉鎮政府協調,開展異地育商品秧,也可以通過親朋好友等方式,異地聯繫育客秧。

(二)選擇抗病、抗旱、抗低溫優良品種。一是選擇生育期適宜的品種在抗旱育秧情況下,低海拔地區首先要考慮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揚花,要儘量避開高溫伏旱對水稻揚花結實的影響;中、高海拔地區要考慮避開秋季低溫陰雨對水稻揚花結實的影響,即在遲播情況下要選生育期偏短的品種。二是選擇抗乾旱、抗低溫能力較強的品種。三是選擇抗病性較好並進行過種子處理的品種。

(三)適時早播。適時早播可有效地延長水稻的營養生長期,增長有效積溫,提高光合乾物質累積量,促進早熟,有效地減輕水稻生長後期的高溫伏旱或秋風的影響,為提高水稻單產奠定基礎。由於現有推廣品種多數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較長,因此要適時早播,以避過“八月低溫”的影響

(四)適當延長水稻秧齡,做好抗旱等雨栽秧準備。正常年景下,旱育秧的秧齡為30天左右、拋秧的秧齡為40天左右、水育秧的秧齡為50天左右。如果栽秧水來得遲,就面臨著要把秧齡延長到60天以上,以便等水栽秧。

一是稀播培育長齡壯秧。即通過擴大秧床面積,減少每平方米範圍的播種量,延長秧苗的滯增分櫱期,可有效地增加早播秧苗的秧齡彈性,提高秧苗素質,既可提高單產,又可解決前期無水插秧的矛盾。播得越稀,秧齡彈性越大。如果其它管理配合得好,旱育秧苗的秧齡可超過70天以上。

二是化學調控延長秧齡。在旱育稀播的基礎上,從3葉後分期噴施1至2次多效唑,每畝秧地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兌水50公斤(原則上按150ppm濃度)均勻噴施以促櫱控長,施時廂面無水、施後第二天再灌水上廂。同等情況下可延長秧齡10天以上。三是兩段寄栽育苗。對正常播種期和播種量較大的育秧苗床,如果要等水栽秧且秧齡要超過60天以上時,應通過兩段寄栽來延長秧齡。當秧苗長至2葉1心時按行距6~10cm、窩距5~8cm進行寄栽。寄栽後2至3天每畝秧地用前面的方法噴施15%多效唑,如果秧齡要超70天,則在15天過後按同樣的方法再施一次多次唑,培育長齡多櫱壯秧。老秧由於秧齡較長,秧苗素質相對較差,秧苗移栽至本田後基本上不再分櫱,或所發的高位分櫱也不能上林成穗。其栽培技術是靠插不靠(等)發,移栽時必須通過增加基本苗來保證穗數,從而有效提高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