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農作物節水抗旱栽培管理方案

(五)抗旱整地

無論是等水栽秧還是改種旱作,土壤蓄水都是農業抗旱的根本措施。套用微耕機耕整或人力翻挖乾板田,一是能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土壤深層水分沿毛細管上升蒸發,防止旱情加重。二是可堵塞裂縫,防止降水從裂縫向下深層滲漏,整地後可隨時利用降水或採取堵水、引水、抽水、做好田腳堵漏等措施蓄水抗旱保栽插。不便使用微耕機耕整稻田的農戶,要儘早動手翻挖乾板田。提倡稻田四周1.5~2米寬田面翻挖兩次並細碎土塊,便於有水時泥散堵塞裂縫防漏。稻田耕整後,有水源的應該積極採取引水、抽水灌田整田,沒有水源的則要充分利用好降水,冒雨及時搶做田邊、田腳堵漏,才能蓄水保水,抗旱保栽插。

(六)抗旱栽秧

1.全旱作業:旱鏇耕、旱耙田。

2.節水栽秧:邊灌水、邊整平、邊插秧。

3.勻水、攆水栽秧:勻水、攆水栽秧是針對旱情較重、栽秧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一項抗旱保栽插技術措施。要充分利用現有一切水資源,採取從河溝、塘、庫、堰抽水、引水,從水層較深的稻田勻水,從已經栽秧的稻田向相鄰或下埂稻田攆水整田,只要能達到稻田土壤充分被水浸潤就可栽秧。

(七)遲栽水稻田的施肥

遲栽水稻田一般都是種植過小春作物的田或無水整田的乾田、黃渾田,此類稻田的土壤肥力下降,必須增施肥料,才能滿足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要,應該做到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氮、磷、鉀結合施。秧齡60天以上的,應採取底肥、穗肥、粒肥分別施,不施分櫱肥的方法。

(八)及時開展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

(九)水路不通走旱路

特大幹旱的持續,給我市當前水稻育秧苗及適時栽插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因此,對地勢高、輸水距離遠、供水工程無法供水的水田以及山區靠天等雨栽插的雷響田,要及時水改旱,搞好結構調整,並儘量選用抗旱品種和早熟良種替代常規品種。但不能盲目改旱,要因地制宜。一是圍田、浸水田,這些稻田一般土壤濕度大、蓄水相對容易,而雨季排水較困難,容易造成改旱作物減產甚至絕收。二是對十年九旱的雷響田,要堅決改旱。三是對一般的尾水田,要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要做好育秧和改旱兩手準備。

三、馬鈴薯節水抗旱栽培技術

(一)冬種馬鈴薯

針對我市江邊河谷區冬種馬鈴薯已生長至中後期,春管工作可採取以下措施。

1、淺鋤細碎表土,及時培土,減少水分蒸發散失,起到保水作用。

2、粉碎作物秸桿覆蓋行間遮陰,可起到減少土層水分蒸發作用。

3、採取人工葉面噴施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和0.1%硼砂混合液2~3次,隔5~7天1次,也可起到緩解旱情、提高產量的作用。

4、加強病蟲害監測和防治特別是晚疫病的防治,防止植株早衰。選用百菌清、代森錳鋅、甲霜靈錳鋅等7~10天噴施1次,連噴3~4次。

(二)大春馬鈴薯

1.選用耐旱抗病品種,儘量採用整薯播種

為防止生長中後期晚疫病流行,應儘量選用耐旱、抗晚疫病的中晚熟品種,如會-2號等。選用50克以上健康種薯,整薯播種,有利於出苗和提高抗旱能力。若種薯過大時,宜在播種前3~4天切塊,在陰涼條件下攤晾,讓切口充分癒合。在切塊時,每個切塊不得低於2個芽眼,重量30g以上。

種薯處理辦法:在馬鈴薯播種前1~2天進行種薯處理,可用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殺菌劑的500~800倍稀釋液,均勻噴灑在整薯或薯塊上,自然晾乾後再行播種。

2.適當晚播、深播,緩解前期乾旱影響

在選用抗晚疫病品種的前提下,適當晚播、深播,推遲出苗期,促進根系發育,減輕苗期乾旱壓力。播種時,開溝或打塘應較正常年份加深,把種薯播種在適宜深度處,覆土層厚度在10~15 cm以上為宜。在今年乾旱條件下,不提倡提前深耕、翻曬地塊,宜邊翻耕整地、邊播種,或直接打塘播種,待齊苗後再適時理墒整壟,同時做好排澇防漬工作。

3.增施有機肥,以肥調水

增施農肥,以肥調水,抗旱壯苗。提倡重施以農家肥為主的底肥,每畝施農家肥xxkg以上,加尿素8~10kg、過磷酸鈣40kg、npk三元複合肥或馬鈴薯專用複合肥20~30kg。乾旱時,地下害蟲如蠐螬、地老虎等易發生,導致缺苗、斷壟等,應在底肥中加入適量呋喃丹或樂斯本等殺蟲劑來防治地下害蟲。

4.地膜覆蓋種植,阻止水分從壟面蒸發

在乾旱條件下使用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是一項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海拔較高有夜潮土現象、墒情較好的地區採用覆膜栽培,可利於保水保墒。地膜要用土壓實、壓緊、壓平,可保溫保濕。苗期加強查膜護膜,防止大風扯膜;出苗期及時查苗放苗,並重新封好放苗孔;出苗到現蕾保持膜面整潔完好,及時用細濕土封嚴破損處;塊莖膨大期及時揭膜,除草培土,破除板結,為塊莖膨大創造良好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