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給排水工程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2.1 給水處理廠

2.1.1 深圳東湖水廠

概況

東湖水廠是深圳市最早建成的城市供水廠,位於深圳經濟特區的東北部,東臨深圳水庫,西靠愛國路,南鄰東湖公園,北接東湖賓館,全廠占地面積43557平方米,水廠始建於1962年,當時供水能力0.25萬m3/d。在早期,由於原水水源水質比較好,在水處理工藝上採用微絮凝直接過濾法,出水已經可以滿足要求,90年代水源水質受污染日益嚴重,原來的處理工藝已經不能滿足用戶要求,因此在XX年進行了改進。湖水廠經過多次改造後目前日供水量35萬噸。

水處理工藝流程及特點

東湖水廠水源來自於深圳水庫,水庫水由東莞東江6級提升通過明渠引入。

水廠格柵採用迴轉式fhb17格柵兩台,齒耙間隙10mm,配套手動閘閥兩台,格柵寬度2m。該格柵結構較複雜,所占地面積也較大,但沖洗比較方便,攔截固體雜質懸浮物效果比較好。為去除原水中色嗅味去除部分有機物,使大顆粒有機物轉變成小顆粒有機物,減輕後續處理構築物的負擔提高處理效果,預處理採用臭氧接觸。預臭氧接觸池設計接觸時間為5min。

絮凝沉澱採用格線絮凝池和斜板沉澱池。格線絮凝池絮凝時間短,反映時間15min,面積小,按“淺層沉澱理論”進行設計。沉澱池採用異向流,即清水向上流出,污泥向底部沉澱。其優點是水力條件好,沉澱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缺點在與對原水濁度,適應性較差,排泥困難,要求及時排泥,一般每4~6h排泥一次。沉澱池池長9.2m,斜管管徑35mm,管長1000mm,上升流速1.78mm/s。

東湖水廠的濾池有兩種池型,一種為原有的普通快濾池,分南北兩組,濾速7m/h,氣沖洗強度15l/s﹒m2 ,水沖洗強度為5l/s﹒m2 ,濾料為均質石英砂,粒徑在0.8~1.2mm間,濾床厚度1.2m,共24格。第二種為v型濾池,單池面積77m2,濾速8.0m/h,也採用均質濾料。反衝洗採用變頻反衝泵和羅茨鼓風機和螺桿式空壓機。

泵房圖

由於用地有限,清水池採用和沉澱池合建的方式,均為地下式,全廠共有5座清水池。送水泵房共8台24sa-10j型水泵,每台泵流量270m3/h,揚程39m。

2.1.2、筆架山水廠

概述

筆架山水廠於1988年3月29日動土,設計供水規模12萬噸/日,採用微絮凝直接過濾工藝,1990年7月竣

工通水。1992年進行擴建,增加混合、絮凝、沉澱工藝,提高原濾池濾速。為滿足供水需求,1993年新建v型濾池,使供水能力達到18萬噸/日。1997年進一步挖潛,將供水能力提升到32萬噸/日。XX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擴建20萬噸/日的常規工藝系統,並新增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後的處理工藝採用臭氧預處理―常規處理―臭氧活性炭消毒的工藝。

水處理工藝流程及特點

一廠設計制水能力32萬噸/日,二廠制水能力20萬噸/日。工藝流程如下:

污泥處理系統流程:

預臭氧接觸池分兩系列,採用射流曝氣加臭氧的方式(射流管曝氣器兩個),池平面尺寸w×b=11.51m×5.7m,有效水深7.01m,技術參數如下:投加量1.0~1.5mg/l,接觸時間 6.44min。

平流沉澱池面積較大,但處理效果較好。池尺寸l×b=132.95m×23.74m,有效水深3.18m,水平流速16mm/s,表面負荷1.35m3/m2.h,停留時間138min,指形槽單槽流量225m3/d,平流沉澱池分兩個系列,池內設整流牆兩道,末端採用指行槽集水方式。排泥採用虹吸式吸泥機,lk=24.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