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科見習報告

由於國家要求要保存病歷20年,空間有限,只能把時間很久的病歷掃描並輸入系統,以便需要的時候列印出來。這也是很複雜的一項工作。

見習這段時間,我感觸很多,更多的是對紙質病歷弊端的思考。我在見習過後,花了一段時間對電子病歷做了一下了解,瀏覽了有關網頁,並結合以前在聽講座報告中作的筆記,對電子病歷的有關現狀做了一個總結。

在同濟醫院病案科見習期間,目睹了倉庫中近兩年十幾萬病歷的海量容量,及科室上下十幾號人員每天忙碌於病歷的整理,繁瑣又麻煩,稍不小心都會造成巨大的麻煩。有時候,就想如果電子病歷得到實施並普及,那該是一件多么痛快人心的事啊!雖然對電子病歷一知半解,只是從講座和老師那裡稍有了解。

像同濟醫院這樣的全國知名的三級甲等醫院,都沒有推行電子病歷,可想而知電子病歷在中國的難以推行。電子病歷(epr)這個概念已經提出幾十年了,但至今未得到真正實施普及。其過程可謂歷經風雨,艱難重重。

概念

如果對電子病歷的定義只是簡單的病歷電子化文本化數據化,那就沒有多少意義。它不僅包含所有醫事人員執行業務的記錄,各項檢查,報告結果,影像材料及特殊檢查,醫囑,護理記錄等等,更應該是醫療過程的全面信息化,是動態的智慧型的信息源。更有利於醫院間及醫院和社區的病歷共享和交流,以實現醫學信息標準化,提高醫院診療的效率。

意義

XX年美國布希總統提出十年之內在美國全面推行電子病歷,一直沒有多大進展。歐巴馬上台之後,專門撥出巨款用於電子病歷的開發實施普及。包括ibm,微軟,因特爾等國際軟體開發巨頭不惜一切代價開發健康檔案及電子病歷系統,更不用說那些醫院管理者,醫院軟體開發者及院校科研機構了。

其意義簡單歸結一下幾點:

1.計算機套用面向臨床的發展,提高醫療效率和質量。利於循證醫學的發展,幫醫生出主意,做研究。

2.為醫院管理服務。

3.病人信息的異地共享,用於遠程醫療及遠程教育。

4.為客觀醫療管理服務。可以提供大樣本病歷,為科研服務。想一下,如果使用一個好的統計軟體,一天也許就可以寫出一篇高水平的論文,而不用到病案科一本本查找病歷,從臨床醫生龍飛鳳舞的記錄辨認總結。

技術要求

電子病歷就需要一個系統來實現,國外總結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有關醫學的關鍵字有一百萬之多,由此可以想像要包含這些關鍵字的電子病歷系統該是多么龐大複雜。

總結了一下,應有以下技術要求:

1.病歷的數據模型。這個不難,關鍵要統一,根據一般的體格檢查要求就可以建模。國外有格智慧型化電子病歷演示,大致是有個標準人圖形,滑鼠點在莫個部位就會彈出一個視窗,比如點擊頭部,就會提示頭痛、頭暈等症狀,檢查人員做出選擇,體檢過後,系統自動提示可能的相關疾病,比給出處方。但是系統過於龐大。

2. 病歷信息的安全機制,病歷屬於個人隱私,進入這個系統要有認證才可訪問。還要不能隨意更改,我們知道病歷是處理醫療糾紛的最關鍵證據,當病人懷疑病歷的真實性時,醫院拿不出病歷完整真實的證據,處於被動地位。一些沿海城市的醫院先是用電子病歷取代紙質病歷,接下來又要讓電子病歷搖身一變,列印,醫生簽字,從新回到紙上,有些荒謬,但他卻是我國電子病歷套用中一個真實而無奈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