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樞紐工程認識有感

1三峽移民的開發性和開放性

國家在三峽工程建設中,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由有關人民政府組織領導移民安置工作,統籌使用移民經費,合理開發資源,以農業為基儲農工商結合,通過多渠道、多產業、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移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並為三峽庫區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開發性移民方針,是我國水庫移民的一項重大改革。這一方針,是在總結新中國建立以來移民工作的經驗教訓和三峽庫區八年移民試點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三峽水庫移民一開始,就貫徹了開發性移民的方針政策,堅持國家扶持、政策優惠、各方支援、自力更生的原則,由政府出面,有計畫地開發本地資源,拓展安置容量,並幫助提供配套服務,廣辟生產生活門路,使之達到“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同時,國家批准三峽庫區為“三峽經濟開放區”,享受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某些特殊政策,並號召發達盛市對口支援三峽移民,把移民企業和相關生產要素推向了更為廣闊的大市常三峽庫區各級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開展對口支援、招商引資的優惠措施。庫區移民呈現出了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安置的良性局面。

2三峽移民的重組性和擴張性

三峽移民是一項涉及庫區社會重構、資源重組的事業,重組性是三峽移民的顯著特徵之一,也是與傳統的單純補償性移民、原樣搬遷複製的根本區別。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必然要求結合移民搬遷,對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從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形成新的生產力。所謂擴張,既是規模的拓展,更是結構的改善,功能的強化和質量的提高。用發展經濟學的觀點看,實施開發性移民的過程,就是庫區經濟擴張的過程。開發性移民從實施擴張開始,到實現擴張為止,整個移民搬遷和重建家園的過程貫穿著經濟的擴張,充滿著對未來擴張的嚮往。當然,在實際運作中,要注重一切從移民實際出發,堅持理性擴張。

七.投資和效益問題

三峽工程靜態投資900.9億元(1993年物價),工程完成時動態投資約XX余億元。三峽工程投資來源有:國家貸款,國有電站電價每千瓦時加價0.4~0.7分錢,葛洲壩水電站電費收入,三峽水電站發電後的電費收入等,國家是有此財力保證投資到位的。

關於效益,預計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十年內,總的工程投資本息,包括工程費和移民費,都能用電費收入償還,防洪、航運等沒有分攤投資。而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等效益是長期的,還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由上可見,三峽工程的效益是很大的,即使投資稍有增加,償還年限稍有延長,也是十分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