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與水資源學實習報告

植物蒸散:在植物樹冠高大、太陽輻射較少的地方,蒸騰是蒸法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蒸騰作用的直接觀測,一種方法是切斷植物的一端沉浸在水容器內,觀察水的上升量。另一種方法是示蹤法,指用能量脈衝確定作物莖幹水分輸送的速度,或者用氘作為失蹤原子進行稀釋觀測。

4、枯枝落葉攔蓄:

測定枯枝落葉的攔蓄量,可以選取典型的地面,在不破壞原結構條件下蒐集單位面積上的枯落物,清楚土壤顆粒後,把它完整地放入一個鐵絲網底的花內,下面有收集滲水的集水器,在接受降雨後,水從鐵絲網漏下。再與同口徑的雨量計接受的雨量相比較,即為枯枝落葉的攔蓄量。

5、入滲:

入滲是水分循環的一個重要過程,測定比較複雜,通常是在一個指定地方對有限面積上灌水,利用入滲儀測定土壤吸收水分的速率。入滲儀有多種類型,如環狀或筒狀入滲儀,噴水入滲儀,張力入滲儀,分別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系統。噴水式入滲儀是用來模擬天然降水的性質,例如雨滴大小分布,雨滴衝擊速度,產生連續均勻的雨滴,以及再現暴雨強度分布和歷時。

6、河川徑流:

河川徑流是沿某一給定的天然河槽的流量,也是水循環的組成部分,包括基流(地下水出流)、壤中流、飽和層坡面流。河川徑流的觀測一般包括:①取得高於某一基準面的連續的水位資料;②建立水位和流量關係曲線;③把水位資料轉化為流量資料。

觀測流量的站稱為測流站,測流站用自記水位記每隔15分鐘測水位一次,測站零點應至少和相距一定距離的三個永久水準基點相互參證。

測流斷面的選擇原則是,在大洪水發生時也也能進入現場,水流始終被控制在河槽里,水力條件不受影響。人工測流要求選河段的順直段,同時流速在可以精確測到的範圍之內。測流處不一定和自記水位計在同一地點,但應儘可能靠近,使測得的流量能代表水位計的數值。

浮標法測流

水位觀測:傳統的自記水位是在靜水井中放一個浮筒,與自記記錄儀相連,資料可以從數字圖表上獨得,或由機器在穿孔紙上得到。浮筒式自記水位適用於狹窄而下切的沙礫質河槽,這樣靜水井可以靠近河流。對於寬闊的沙質河槽,靜水井必須置於距主流一定距離的岸灘。

流量測驗:測站的流量是通過對水位計附近斷面的流速和水深測量算出來的。流速是用流速儀對橫斷面的各條垂線進行觀測而得,垂線之間的距離應以每條垂線所代表的流量不超過斷面總流量的10%為準,流速儀掛在用絞車控制的纜索上,在淺水中它也可裝在觀測桿上由觀測員用手操作,每條垂線的深度用纜索或測量深桿測量,其他流速觀測方法可用浮標、裝備流速儀、測速桿或超音波裝置,垂線在河底為零及至水邊或接近水面達到最大,平均流速一般在距水面0.6m水深處。通常在水深小於0.76m時以0.6m水深處代表平均流速,當水深大於0.76m時取0.2m和0.8m水深處流速的均值。在洪水時期水深觀測困難時,可僅測接近水面的流速,水深可在洪水過後補測,用標準流速曲線上讀得係數以估算垂線平均流速。

7、含沙量:

含沙量是反映水流挾帶泥沙的數量,在泥沙運動中是一個重要的額參數。常用的含沙量有三種表達方法:①體積表示法:sv為泥沙的體積(vs)與泥沙和水總體積(v)之比=vs/ v .②質量表達法:泥沙乾重與沙和水的總重量之比,sw=ws/w.③質量和體積混合表達法:泥沙乾重與沙和水的總體積之比。泥沙的常用表達方式是每立方米多少公斤,如我國的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年平均含沙量為37.6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