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專業法院實習報告範本推薦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問題

偵查程式是刑事訴訟法里首個環節,往往是從這個環節開始的,偵查環節為後續的審查起訴以及審判環節幾乎定性,因為後續階段都是圍繞偵查階段所偵查的證據,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定罪量刑的,可是在現實中,往往收集證據的偵查人員並不出庭作證,也就是設了個前提,即對於偵查機關的偵查的結果在開庭前給默認和採納,開庭時對於這部分證據不再全面質證,只是走以下程式,只對被告方及辯護人所提證據進行必要審查。這同刑訊逼供問題屢禁不止有很大關係,因為只要偵查人員不出庭作證,接受被告、辯護人的質證,把偵查過程公布於陽光之下,那就可以認為公檢法達成了一種共識:不管偵查機關採用何種方式,只要破案就行,被告人的權利理應被剝奪。這同保護人權的刑法理念格格不入,還殘留著刑罰為主的封建意識。

三、偵查權的監督問題

在實習中我了解到,刑事訴訟活動中我認為最不公開,最不透明,也就是對人權的保護亟需改進的環節就是偵查環節。1、從權力平衡角度說,偵查階段在刑事偵查權時,實際上並不受制約,主要有自己說了算。雖說檢察院有檢察權這也是事後監督,其並未參與到具體的偵查活動中,這就造成了偵查機關權力過大,容易質變。2、從保護人權角度來說,我國現行的刑事訴訟程式的訴訟模式為審控辯三方的模式,被告可以委託辯護人在開庭審理階段為自己辯護,而在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多被剝奪,律師不許參與審理過程,就連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也被限制,就算會見也會有偵查人員在身旁,或者有攝像機進行全程監控,於是犯罪嫌疑人往往在沒有律師的參與下,會自證其罪。最典型的是不論拘留所還是看守所還是監獄,多標有“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標語。這些多不能很好保護人權。

在中級法院的兩個月很快過去了,說實話我還真沒有過足癮,民一、刑二的法官、書記員也有這種感覺,他們把我當成他們中的一分子,真到我要走使他們還捨不得,鼓勵我通過了司法考試就報考中級法院,做他們真正的同事。當我聽到這時感到很欣慰,自己實習沒有白來,這次實習不但給我一個理論聯繫實踐的機會,使我學到很多課本所沒有的司法實戰技巧,而且我還認識了很多的法官、書記員朋友們。用行銷專業的屬於說:這就是人脈,能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