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課程現狀與思考(論文)

摘要:在世界全球化、一體化的今天,我國幼稚園的課程改革呈現一種對現有幼稚園課程進行反思、對一些主流的教育觀念進行質疑並崇尚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思維方式,幼稚園課程改革呈現多元化。本文主要概述當前我國幼稚園課程多元化主要體現的幾個方面,同時在這幾個方面就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一定的思考。關鍵字:課程、幼稚園課程、多元化、課程決策、系統思考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現代化的轉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正經歷著改革。在這場劃時代的變革中,我國的幼稚園教育也成為“弄潮兒”,其中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幼兒教育界開始掀起的課程改革成為其中的焦點。縱觀我國二十幾年來的幼稚園課程改革,我們不難發現在不同的思潮特別是後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我國的幼稚園課程改革呈現一種對現有幼稚園課程進行反思、對一些主流的教育觀念進行質疑並崇尚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思維方式。文化、教育的多元化意味著在文化、教育的領域內有多種的可能,有不同的選擇。具體反映在幼稚園課程上,無論是課程的理論基礎、課程的模式、課程的教材與內容,還是課程的目標和價值取向,都呈現多元化。幼稚園和幼稚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對多種的可能,可以自主地根據自己幼稚園的實際條件、幼兒的發展狀況在幼稚園課程上做出適宜的選擇。一、當前我國幼稚園課程多元化之體現(一)幼稚園課程理論基礎多元化受當前社會全球化、信息化的影響,我國幼稚園課程的理論基礎從50、60年代對前蘇聯教育相關理論的“獨尊”發展到現在的呈現幼稚園課程理論基礎“百花齊放”、多元化的趨勢。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除一些基本思潮如新科學觀、新知識觀、終身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理念等對我國幼稚園課程產生深遠影響之外,一些著名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思想對我國幼稚園課程乃至幼稚園教育的影響更不可不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杜威的“實用主義”、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布魯姆的“心理結構論”、唯果斯基的“社會建構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物生態學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埃斯薩(eva l. essa)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理論”等。(二)幼稚園課程模式多元化目前我國幼稚園課程模式主要形態有分科課程、主題綜合課程、五大領域課程、主題網路課程以及區域活動課程等。各地各幼稚園在課程模式的採用上一般會各種課程模式並存,同時根據幼稚園教育條件、特色以及其它具體情況有所偏重。分科課程模式的實施始於20世紀50、60年代我國全面學習前蘇聯幼兒教育的時期。其特點是認為幼兒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幼兒適應未來收穫做好知識準備,以集體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幼兒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系統的知識;但分科課程容易割裂知識之間的聯繫,比較忽略幼兒情感、意志、態度的健康發展,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主題綜合課程的提出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其特點是倡導尊重兒童的興趣與需要;強調教材按心理邏輯組織;提倡教育即生活;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較多樣和綜合;但同時存在割裂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等不足。五大領域課程基本屬於分科課程模式,是對主題綜合課程的否定之後產生的。其主要特點是把幼稚園課程劃分為語言、藝術、社會、科學、健康等五大領域,在目標上相對削弱知識性目標而凸顯發展性目標,重視幼兒態度、情感、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主題網路課程屬於綜合課程的陣營,其特點是較好實現各領域知識經驗的有機結合或整合,而且主題由教師和幼兒共同決定和構建,體現了幼兒在課程構建中的主體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幼兒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區域活動課程的特點是幼兒在教師提供的“有準備的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主動學習和發展的一種探究活動,主要針對傳統的集體教學方式提出。該課程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於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發展,活動具有強烈的操作性,但對教師素質要求以及場地、材料的要求比較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幼稚園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借鑑了許多國外有關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經驗,並在課程“本土化&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