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短短的1天裡,高聳的吊機、忙碌的集卡、開闊的碼頭,正在裝卸作業的萬噸巨輪,

無不向我們展示著一個現代化港口的雄姿偉業,而我們是如此分明地感受到了泱泱大港的時代氣息。

但是在先進的現代技術背後到底是怎樣的發展歷程,成就了一個小漁村到東方大港的蛻變,又是怎樣的制度構架,促進並維持著日漸精密的社會分工基礎之上的協調與合作呢?

(二)探尋北侖:拜訪博物館

帶著第一天的興奮和疑問,隊員們開始了第二天的實踐。首先我們來到了北侖博物館。它的展廳是全封閉的,採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和傳統陳列相結合的方法,以時間為線索,陳列著各類文物展品700餘件,其中甚至包括可河姆渡、明州等時期的文物,形象地展示出了7000多年來寧波港口文化的變遷過程。古代北侖部分通過文明的曙光、聚族的繁榮、濱海的開拓等內容,運用出土文物展現北侖區域悠久的歷史文化。近代北侖部分以發生在北侖的抗倭、抗英、抗法等戰爭為線索,用歷史文物直接反映北侖人民光榮的革命傳統。現代北侖部分以“洋洋東方大港、改革開放前哨”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展示北侖區域開發開放的偉大成就。北侖民俗文物陳列室利用館藏的民俗文物和其它實物資料,重現北侖人民勤勞勇敢、儉樸淳厚的生產習俗和生活習俗。隨後,我們參觀了位於北侖電廠建設初期的重件碼頭上的北侖港露天博物館。博物館共分為北侖港二層觀光台、寧波海上絲綢之路與商埠文化展示廳、海陸觀光走廊和遊客娛樂互動區四個部分。寧波海上絲綢之路與商埠文化展示廳向我們敘述了北侖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在這裡我們找到了思尋已久的答案,北侖正是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改革體制,始終走在體制創新才前沿,才最終邁向騰飛。

(三)走訪北侖:採訪北侖主人翁

北侖港為何在短短的三十年就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外,還有什麼呢?從哲學上說,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個因素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往往起著最主要的作用。

於是,實踐隊的隊員們紛紛走上北侖街頭了解對北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老百姓是怎樣看待北侖發展的。小李是土生土長的北侖80後,同時也是寧波北侖國際貨櫃有限公司的一名橋吊工人。他告訴我們,在他小的時候,北侖只是一片漁村,灘涂遍布,連現在新區的影子都看不到,人們只能通過捕撈海鮮勉強餬口。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侖區依託北侖港的區域優勢,已經一躍成為寧波老三區之外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區域,很多北侖區的居民都開始到港口集團進行工作,生活水平逐步進入小康。很多大學畢業生都以進入北侖港區工作為榮。小李表示,他已經在這裡工作了一年,並且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北侖港將來的發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我相信我的家鄉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他滿懷信心地說。同時,我們也很榮幸地採訪了寧波港務公安局的局長,他已經在北侖港工作了25年了,幾乎見證了北侖港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漁村到如今泱泱大港的驚天巨變。他激動地向我們敘述了北侖港憑藉天時、地利、人和,在歷史長河中滾滾前進的故事篇章。北侖港以其獨特的有容乃大的胸懷吸引的不單單是當地的有志青年,在橋吊班中,我們還遇見了許多從全國各地來甬工作的優秀年輕人,他們都是經過了層層選拔,才走進了這個東方大港。現在,他們已經融入了這個環境,為大港建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四)服務北侖:開辦學習經驗交流會

在參觀、調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自知作為對外漢語系的學生,無法在給北侖港以技術、理論的支持,但我們也希望可以為北侖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此,我們結合了本專業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優勢,開辦了“外語學習經驗交流會”,與北侖港職工子女交流外語學習經驗、心得。三個小時的交流會上,隊員們結合自身實際及經驗介紹了有關聯考、聽力練習、口語學習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熱情解答職工子女們的現場提問。

在隨後幾天裡,隊員們還提供了義務家教,輔導職工子女學習外語。此外,也義務承擔了為港區退休工人打掃衛生的工作,陪他們閒話家常,通過這些活動,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北侖港在職工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感受到了以己所學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快樂。

三、評價小結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大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最好陣營,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最佳視窗。短短6天的實踐活動,實踐隊隊員們不僅體會到了改革開放給北侖帶來的深刻影響,積累了社會服務經驗,鍛鍊了社會實踐能力,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還培養了理論學習與實際套用相結合的能力,實現了社會實踐過程中“服務社會、鍛鍊成才”的目標,真正做到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