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設計實驗報告

t=p cosθ 

p = mg 

圖2-1單擺原理圖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 =-ω2x 

可得ω=

於是得單擺運動周期為: 

t=2π/ω=2π(2-2) 

t2= l (2-3) 

或 g=4π2(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採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周期t後,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係, 為其斜率,如對於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周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誤差: 

1. 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角的關係,可通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1、θ2的周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範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周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為θ接近於0o時的周期,即t0=2π

2.懸線質量m0應遠小於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於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周期為: 

3.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周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周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 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周期並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4.忽略了空氣的粘滯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實際上單擺擺動時,由於存在這些摩擦阻力,使單擺不是作簡諧振動而是作阻尼振動,使周期增大。 

上述四種因素帶來的誤差都是系統誤差,均來自理論公式所要求的條件在實驗中未能很好地滿足,因此屬於理論方法誤差。此外,使用的儀器如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