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中心2024年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職業教育中心XX年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XX年,我校以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職業教育的精神,突出“德育為先、文化為魂、產教融合、打造特色”的發展主題,實施“抓改革、抓管理、抓質量、抓拓展”四輪驅動戰略,推進“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技能育人、情感育人”四個育人工程,提升了知名度、競爭力、學生文明行為養成和技能水平,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全校在校生達到1735人,創歷史最高記錄。今年縣委、縣政府我校授予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教育局授予我校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優異學校,太原市創建衛生城市領導組授予我校衛生工作模範單位,縣委政法委授予我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示範校,縣教育局授予我校安全工作標桿單位。特別是20xx年1月8日,省委書記袁純清同志蒞臨我校視察調研,對我校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袁書記在實地察看、聽取情況介紹和座談後說:“你們辦得不錯”。這就是對我們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勵。現將我校XX年的工作、學習及廉政建設情況述職如下:

一、抓管理,全面創建五星級中職學校。

一年來,我們積極創建五星級中職管理學校,在創建中提高,在提高中創建,學校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省教育廳專家組給予我校充分肯定和好評。

一是加強行政管理和民主管理。根據我們的辦學的指導思想、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行政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素質,班子團結協作,具有銳意改革的進取精神。為進一步推進行政領導班子年輕化,今年8月份,對中層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選拔一批責任心強的年輕同志擔任中層領導,選用了4名30歲左右的同志擔任中層副職領導。

進一步加強民主管理,改革學校治理結構,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重大事項由教職工代表大會表決,特別重大事項由全體教職工代表大會表決,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與監督,完善學校現代管理制度,促進依法治校。多次召開教職工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徵求對學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二是加強督查考核和制度建設。根據我校實際,修訂了學校章程和100多項規章制度,實行指紋簽到,加強了公章、行文等方面的管理。制定了教職工行為規範,明確了每一名教職工的職責,做到“用制度管人,明確職責管事”。成立督查考核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對全校各項工作和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考核排隊。每周行政會後,將每周工作分解落實,通過區域網路發布會議紀要,責任到人,周末匯報。制定了績效考核方案、行政領導考核方案、教職工綜合考核方案、教研組長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以此推動工作的落實和制度的執行,形成計畫、督查、考核完整的抓落實體系。建立大巡查制度,實現了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無縫隙巡查。今年新建了資料室,抽調專人,進一步加強檔案和資料管理工作。

三是積極推進現代化管理。學校建設有區域網路、外網和人才網三個網站,從今年11月起,不再印發紙質方案、檔案等,全部在區域網路簽閱。全校教職工開通百度空間,利用空間學習、交流,通過空間安排工作、匯報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實行行政領導周例會制度,每周召開行政領導周例會之前,每位行政領導在網上通過個人的百度空間公示上周工作完成情況,讓全校教職工知曉每個行政領導上周所做的工作,每周會後在區域網路上傳會議紀要,做到了每周工作任務明確、責任處室明確、完成時間明確。

四是加強教職工的學習。在全校大興學習之風,改革創新之風,將學習列入教職工的考核中。校領導帶頭學習,按要求完成了幹部線上學習課時。每周一行政會,集中學習20分鐘,學習現代職業教育知識、安全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每年教師節,給教職工發放一本書籍,作為教師節的禮物,每周一教職工大會集中學習,每次由一名教師進行專題講座,期末進行考試,學習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職業教育的知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提高全體教職工的素質,今年以來,先後組織行政領導、教研組長、班主任、業務骨幹等,到江蘇信息職業學院、江蘇溧陽職業中專學校、榆次第一職業中專學校、運城財經學校等多個學校考察學習,並聘請溫州職業中專學校校長助理林炳南教授為全校師生做了專題講座,並派部分行政領導和班主任赴溫州職業中專學校掛職學習,通過大學習、大考察、大討論,推動思想的大解放,進而促進學校的發展。同時有多個兄弟學校的領導來我校考察指導工作,交流辦學、管理中的經驗與得失,今年以來,先後有武安職中、小店職中、古交職中、晉城職業中專學校等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來我校參觀指導,嵐縣縣長帶隊的考察團也來學校考察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為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制定出台了鼓勵專業教師進修深造以及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激勵機制, 去年有5名專業教師參加了國家級教師培訓,今年又有2名專業教師先後參加國培,今年5位專業教師利用暑假自選外出培訓,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還有1名專業教師脫產上研究生。對參加培訓的教師,學校在各方面給予支持,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