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實踐報告:快樂成長

七天雖短暫,這段時光卻蘊含了多種多樣的回憶——哭過、笑過、累過、苦過、樂過、感動過、興奮過。7月13日,我們滿懷著一腔熱情,攜帶著憧憬,快樂地踏上下鄉之旅;7月21日,我們早已收拾好行囊,裝載著滿滿的回憶,回到原點。而與孩子們一樣,我們在成長,成熟了!

學生:遠離羞澀,歡樂相伴

伊始,學生們很乖但很羞澀,與我們很陌生,一道鴻溝架在我們之間。初上課,他們會很認真地聽講,但是很少主動地去發言,課堂上安靜得如大針丟在地上的聲響,都清晰地在耳邊響起。但通過拓展培訓、趣味運動會、遊園活動、文娛匯演等一系列活動,慢慢地,與孩子們熟悉起來,一種無形的暖流在心中流動,蕩漾著點點的芬芳與動情。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能夠敞開心扉,真誠地和這群大哥哥大姐姐交流和溝通。我更願意與“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們交流,陪伴他們,用心去關愛他們。

讓我記憶最深——幾個學生為了演好小品中的人物,甚至在上課前到學校的“秘密基地”自己反反覆覆練習。這個小品講述了一個因木偶爭奪導致友誼破裂的故事,反映朋友之間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才能化解誤會。劇終,當旁白深情地念到小盆日誌—— “如果我們之間能多一點理解,我們或許就不會在人潮中擦肩而過,形同陌路。友誼像一列末班車,錯過了就不再來。”那些年,深藏記憶;那些人,一生難以忘懷。於角色,他們演的是友誼破裂的陌生人,可是他們本身卻是彼此很要好的朋友。於情感,他們很好地演繹了青春叛逆的色彩,側面地詮釋了一種關愛友人,且行且珍惜的情意。於評價,儘管表演的時候有些許笑場,聲音也有點小,但他們不斷地追求進步,嚴格要求自我,執著地做到最好的精神深深觸動我的心靈。

離開之際,孩子們一大早就幫我們準備好了早餐,眼睛蕩漾著淚水,依依不捨地送別我們,還不忘說:“以我們為榜樣,將來和我們在華師大相遇。”七天,這最美麗的時光,也許不能給他們帶來許多知識,但是這一次,讓他們成熟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期待和他們的重逢!

隊友:患難真情,真愛一生

七天前,二十幾個人認識但不熟悉,沒有多少的交集;七天后,漸漸熟悉了彼此的存在,習慣了和隊友一起並肩攜手的日子,習慣了互相陪伴的日子。一起的歡聲笑語在腦海里歷歷在目,猶如一股暖流溫暖乾枯的心靈。

一起給學生講課、玩遊戲、進行師生友誼賽。支教之路,與孩子,共度開心的日子,感覺快樂的時間瞬間度過;一起戴上小紅帽,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走街串巷去派問卷、做訪談。調研之路,雖艱辛但快樂,雖困難但碩果纍纍;一起前往市場買菜,煮大鍋飯,做大鍋菜。後勤之路,趣味無窮,與你們一起快樂;一起排練,儘管被自己的不規範姿勢笑到抽;一起酣睡在桌子拼成的大床鋪上,笑言擠擠更健康;一起相約早起,然後開始忙忙碌碌的一天······

每當翻起內心的記憶,我又想起那一幕——去年,我帶著稚氣去下帥下鄉,但是我身體不適,嗓音沙啞,有點兒感冒,而隊友則熱情地幫助,讓我能夠完成任務。可是我心中有許多的遺憾,不能為孩子上一堂展現自我魅力的課程,不能用悅耳的聲音深情歌唱。

今年,為了彌補遺憾,也為了圓最後一次下鄉夢想,我踏上遠赴潮汕的旅途。作為支教版塊的負責人,任務艱巨,可是不能阻擋釋放熱情與傳播愛心的行動。剛開始,面對挑選支教版塊的人員,我覺得很頭疼和繁瑣,既然要不同專業的同學參與,才能設定多種類型的課程,讓孩子可以體驗大城市的創新教學模式,領悟多元化的知識。但是不同專業,相聚討論的時間難以協調。最後,與隊長商量,確定了兩名政治專業、一名數學專業、一名英語專業、一名藥劑專業的隊員。與這幾個娃娃相處,發現他們都盡心盡力,樂意分擔版塊任務。緊接著,在學習最忙碌的時候,申報書的撰寫拉開帷幕了。我與五個隊友一起負責支教版塊的方案撰寫,每天熬夜在設計具備隊伍特色、結合當地學校實際的課程,思考新穎的支教主題和課程名稱,不斷琢磨寫下的每個字,用得是否妥當,這樣寫是不是正確等,修改圖文排版,由於申報書是一個表格和有字數限制,所以文字需要精煉,圖表需要規範與創新。經過多次討論與交流,申報書確定最終稿,淚水在眼睛遊蕩,真心的付出獲取美好的碩果是一種快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按照支教方案,與隊友在三下鄉支教學校進行教學。起初,面對孩子,壓力上大,害怕讓孩子錯失美好的時光。但隊長的鼓勵、各個版塊的協助,尤其是四位班主任每天早上準時到達課室,點名,確認學生的到來;白天認真地上課,還要維持學生的上課秩序;晚上細心地將學生的上課反饋一張一張撕下來,給每位當天授課老師。七天,心牽掛學生;七天,攜手相助;七天,倫研團隊造就了溪中的一個支教特色。

經歷患難,隊友之間的默契增進了;真心相處,隊友之間的感情更深了,歡樂更多了!

自我:堅定信念,一直前行

這一路走來,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下鄉前的準備到如今下鄉結束,中間有曲折有故事,但很慶幸,我堅持下來了。僅僅的七天的經歷,卻用四個月來準備,但給予一個成長的機會,收穫匪淺。

在籌備下鄉工作期間,最曲折的故事莫過於寫教案、催教案。我雖是一個師範生,但發現一節課程設計要嘔心瀝血,才能有比較顯著的效果。例如:在寫“我是一個天氣播報員”教案的時候,不斷去理解一些關於天氣知識,選擇一些趣味性而不枯燥的知識;也要去想想哪些教學方法更能夠將知識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是引導式、討論式,還是導學案式呢?最後,製作ppt,不僅考驗計算機技術,而且考察排版的能力。俗話說:“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一節課堂,不是四十五鍾就能隨便備課完成,則需要幾個小時的寫教案,幾個小時的試講,但這也難以解決課堂上的意外事件。漸漸地,堅定信念,迎刃而上,完成三份教案。而另一個優點煩躁的任務——催隊友的教案。由於每個隊友會有自己的安排,上交教案會有點拖拉,為了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基本上每天微信、qq一個通告,四五天后,一個簡訊或者電話提示。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地收齊教案。這些經歷看似很簡單,但做起來卻有很多的麻煩和困難,考驗一個人的耐心。一種下鄉信念,激勵著我無怨無悔地付出;一種敬業精神,支撐著我一路前行。

在下鄉七天裡,我漸漸習慣每晚精心準備教案、匯報總結工作進展、安排第二天相關事宜的日子;漸漸習慣每天和學生們上課、相處、遊戲的日子;漸漸習慣和師弟妹們聊天說笑的日子。我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學會了一份堅持,一份責任,一份耐心。也許,以後我不會有機會再去下鄉了,但是這份心情我會一直記得,只因這是屬於我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的記憶。

一段時光,一個旅程;一次體驗,一次成長!在最美麗的時光里,與孩子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