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國小校長述職報告

彈指一揮間,200x年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覺,隨逝而去。伏案回眸,總結一年來的學校管理工作和校長崗位的任職情況,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加以梳理、盤點和反思。在梳理中發現不足,在盤點中找出差距,在反思中謀求新的增長點。這既是一種自我激勵和加壓,也是一種理性的思考,更是接受領導指點,同行相助的極好機會。現根據《關於200x年年終考核評選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分以下方面向諸位陳述我一年來所做的工作,恭請領導和同行指正。

一、提升自身修養,整合辦學力量

1、樹立目標,爭創優質

在XX年辦學成果的基礎上,200x年在嘉定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我校緊緊圍繞教育局打造“公信”教育、關愛工程、加強與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減“負”增“效”工作和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等重點工作,並以此為工作支架,

有效組織和實施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活動,響亮地提出了“抓重點、凸亮點、創看點”的工作口號,為學校發展樹立了新的標的。

2、學習理論,指導管理

我在工作中比較注重自身的學習與提高,儘管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千頭萬緒,但也不忘忙中抽閒翻閱報刊,了解時事;學習理論,指導工作;參加學習,自我完善;不斷實踐,提升水平。業餘時間參加了“專升本”的自學考,重點學習了上海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十六大四中全會精神,努力提高“依法辦學、依法治教”的能力,保證自己的辦學方向與黨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確保自己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潮流。

3、依法管理,依法治校

“依法管理,依法治校”是我一貫堅持並貫徹的原則。堅決執行上級部門制定的各項規定,在行風建設、規範辦學行為和教育收費、廉政自律等方面按規定和要求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無違規操作行為。努力做到用嚴謹的治校態度去影響教師,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凝聚教師,每當教學隨訪調研我一定到場,教學質量分析由我主講,深入組室是常事,六點四十分到校、五點半離校是慣例;勤為先、廉為本,學校經費我能堅持按財務政策嚴格把關,實事實用,較大額度費用支出一定經過集體討論,必需的招待與書記商量後共同行事。

4、班子團結,形成合力

自覺接受黨支部的領導和監督,做到團結協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班子人員能心情愉悅地工作;重大提議事前與黨支部通報商議後,再提交支委會或行政例會集體討論決定,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方案,堅持做到反覆醞釀、多方聽取意見,由教代會通過後再執行。班子領導團結協作、配合默契、創新求實,心往一處想,話往一處講,勁往一處使,200x年被教育局評為“十佳”好班子。

5、以情感人,人本管理

不論是年終考核、還是評優工作,或是中層幹部述職評議、公開招聘工作等,我堅持做到計畫設計周密、問題分析詳盡、操作流程精細,只信唯才是舉,不搞任人唯親,事情放在桌面上,不搞小動作,用真心、誠心感染人。由於堅持了考核看實績,用人看本事;辦事要公開,處事要公平,看人要公正;不把人看死,不把事做死的原則,所以在廣大教職員工中樹立了威信,贏得了口碑,為開展工作奠定了民眾基礎。

二、提高學識水平,增強管理才能

1、轉變教育觀念,校長引領教改

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二期課改”的關鍵是第一線的老師,而老師的關鍵是教育觀念的轉變。為了加快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我們採用“走出去學習,請進來輔導”的方法來加以強化,通過課堂實踐幫助教師理解教改理念的內涵。經過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嘗試,“二期課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教學平台實踐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探究型、拓展型教學內容的設計已成“家常便飯”、屢見不鮮。

作為校長的我,在課改的浪潮中一馬當先,平時學得的理論是我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支撐點,平時的教研活動是我與老師們探討新教法的平台,平時的課堂是我和老師們探究新模式的舞台,平時從聽課中發現的成功案例是我挖掘校本培訓最好的資源。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積累,在積累中走向成熟是我和老師踐行“二期課改”理念的重要途徑。

每個學年承擔一個科研課題已成為了我的慣例,200x年我撰寫的論文《創顯著特色,育合格人才——實施素質教育進課堂,最佳化課堂教學管理》被中共嘉定區教委、區教育局、區教育獎勵基金會評為三等獎;兩篇論文分別刊登在教育局彙編的《校長經略》和《校長方略》上,並承擔了全國親職教育“十五”重點課題子課題《家校合作,推進“綠葉工程”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工作。

2、構建實踐機制,搭建交流平台

教學擂台賽經過七年的運作,發現與培植了大批青年骨幹教師,營造了有序競爭、人人爭先、百家爭鳴的良好教學氛圍,成為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個顯著亮點。

“教學平台”實踐活動是教學擂台賽活動的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把實踐的空間從一節課延伸到了備課、說課、評課、反思、雜談等各個環節,為每位專任教師多層面、多規格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提供了舞台,在展示自我中認識自我、在認識自我中發展自我,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成為認識他人、融入群體的場所,成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藝術的百花園,成為學校聚焦課堂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