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淨中幹事 在幹事中乾淨

“一要幹事,二要乾淨”,這是我們黨對各級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民眾對領導幹部的殷切期望。細細想來,這個要求既有普遍意義,又有現實針對性。怎樣才能更好地幹事?怎樣才能在幹事的同時保持乾淨?這是一個需要各級領導幹部認真思考的大問題。幹事是領導幹部的職責所在。不幹事、不能幹事,當一個昏官、庸官,無所事事,碌碌無為,這個“官”還有什麼意義?這樣的人還有什麼資格當“官”?古往今來,當官要幹事乃為共識。即使在封建社會,“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也是許多為政者的追求。這裡的“為民做主”,就包含著幹事的意思。當然,封建官吏幹事不可能完全是為民。只有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中國共產黨人,才能真心實意地為民幹事。應該說,當今的絕大多數領導幹部都是想幹事,也都是能幹一些事的。但深入分析一些領導幹部的幹事,其表現和效果卻很複雜。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幹事為國為民的是主流、是多數;但失去了正確導向,幹事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謀取自己的功名,或者為了謀取家族或小圈子的私利的,也同樣存在。胡長清、成克傑、慕綏新等也都曾經乾過一些事情,但最終卻在幹事中東窗事發,淪為人民的罪人。事實上,這一類領導幹部的垮台並不在幹事本身,而是在幹事背後的動機與目的上。於是,這就十分自然地聯繫到了乾淨的問題。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幹事與乾淨就像並蒂蓮一樣密不可分,缺少了哪一條,都算不上稱職。懷著乾淨的動機和目的去幹事,事才能幹得利國利民,才能贏得人民民眾的擁護、支持和愛戴。反之,動機不純,作風不正,把幹事作為謀取私利、博得虛名的手段,或者片面地認為只要幹事,何須乾淨,就極有可能使幹事變形、變味。這樣的幹事,違背了黨的宗旨,只能勞民傷財、激起民怨。不乾淨的事乾多了,最終就會栽跟頭、吃苦頭。可見,既幹事又乾淨,才是最佳狀態。只要像孔繁森、鄭培民那樣,扎紮實實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乾乾淨淨地做“官”,就會受到人民民眾的愛戴。應當看到,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領導幹部乾“事”的“含金量”越來越高,許多事情都與各種利益相聯繫,因而又充滿著各種誘惑。如果領導幹部對應該如何用權缺乏正確認識,對應該怎樣幹事缺乏一定之規,稍不留神就會在幹事中“濕鞋”,原本乾淨也變得不乾淨了。可見,領導幹部既要幹事又要乾淨,實屬不易,務必十分謹慎才行。這樣說,豈不要弄得領導幹部誰都害怕幹事,人人縮手縮腳、謹小慎微乃至人人自危了嗎?不會的。常言道:心底無私天地寬。“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領導幹部幹了些什麼“事”,樁樁件件都在老百姓的眼裡。他們總是以你做的是什麼“事”來判斷你當的是什麼“官”,以你怎么做“事”來鑑別你為誰做“官”。只要凡事出於公心,乾淨地幹事,不但事幹得越多越好,而且會得到公正的評價。人民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決不會埋沒領導者的政績。胡錦濤同志強調,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既要對事也要對人。對事,就是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工作、推動實踐,就是要幹事,要改造客觀世界;對人,就是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頭腦、指導自我修養,就是要乾淨,要改造主觀世界。領導幹部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乾淨中幹事,在幹事中乾淨,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愛民、為民的好“官”,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與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