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之所求·國之所需·民之所盼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提出的治黨治國的又一戰略舉措。 求真務實,黨之所求。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嚴峻課題。我們黨要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離不開求真務實;要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離不開求真務實;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離不開求真務實;要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水平,也離不開求真務實。我們黨所信奉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所堅持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長期實踐中所形成的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民眾等優良作風,無不包含和體現一個核心內容:求真務實。只有“求真”,才能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按客觀規律辦事,克服主觀臆斷和盲目蠻幹;只有“務實”,才能真抓實幹,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愛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谷嫌》)。當前,我們只有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才能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以科學的態度和踏實的作風,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工作,扎紮實實地把黨的事業推向前進。 求真務實,國之所需。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之實,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前提條件。鄧小平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艱苦奮鬥,離不開求真務實;離開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只是一句空話。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過艱苦奮鬥,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艱苦奮鬥,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任務十分繁重,更需要堅持求真務實,使全國人民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古人云:“為國者當務實”(宋·蘇軾《民頁武敘》)。務實則國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華民族要振興,要強盛,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之實。 求真務實,民之所盼。求人民民眾歷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是黨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我們黨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為己任。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民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民眾”。“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民眾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反覆強調,要大力加強黨的組織、黨員同民眾的聯繫,“堅決批評和糾正各種脫離民眾、對民眾疾苦不聞不問的錯誤。”“一定要努力幫助民眾解決一切能夠經濟解決的困難。暫時無法解決的困難,要耐心誠懇地向民眾解釋清楚”。江澤民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不能掛在嘴上,不能搞‘虛功’,而是要實實在在地為民眾辦事”。胡錦濤同志強調:“要時刻把民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對民眾生產生活面臨的這樣那樣的困難,特別是對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民眾遇到的實際問題,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幫助解決,切實把中央為他們擺脫解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我們黨始終如一地把為民眾辦實事、為人民謀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目前,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現,民眾迫切需要各級黨政組織和黨員幹部實實在在地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對於那種脫離實際、脫離民眾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作風,那種熱衷於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不正之風,民眾深惡痛絕。發揚求真務實精神,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是民之所盼,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