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學習心得

我認為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時候不僅僅要關注城市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資源與經濟、環境與社會這些較大的問題,更要將視角切入到科教文化、人民生活上來。雖然上述問題直接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面,但如果後面的科教與人民生活的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與規劃,勢必會對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造成影響,甚至會減少人民對經濟建設的熱情,降低生產效率,導致整個社會經濟低迷。

為此,制定“十二五規劃”時,應當更多的考慮人民切身利益,以提高人民的建設熱情。我在這兩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1、在科教文化建設方面不僅要關心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與國家軟實力研究上,更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實施該戰略過程中,也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目前城,鄉教育的差距,加大對鄉鎮地區的教育扶持力度,使農民的孩子的上學夢不再破滅,使農民孩子的父母不在對自己家娃兒以後的出路而擔憂。我相信,如果真正的為鄉鎮地區的教育事業提供物質、政策上的支持,將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使他們平等的享受受教育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2、在人民生活方面,要特別重視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城市地區應當給予鄉村地區幫助,在規劃中也應明確規定鄉鎮地區發展所享受的優惠與福利政策。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擴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工資性收入以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在這裡我想特別提一下農民工的問題。農民工作為我國特殊群體,已成為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越來越多的農民看到城市發展空間大,就業機會多,便紛紛地湧向城市。這樣一來,就會造成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發展放緩。雖然在以往的計畫中也提到過該問題,但似乎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我建議,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農民工召回”,在農村興辦較有吸引力的鄉鎮企業,政府直接出面對農民工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召回農民工,使他們返回農村,返回土地,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農村建設。

其實,各種結構調整、增長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變革政府的治理方式,規範行政行為,控制行政權。更重要的是,在規劃中應號召公民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與監督之中去,加強社會自治,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結構。這樣,既號召了公民行使權力,又監督了政府行為,豈不一舉兩得?

我真的很期待“十二五規劃”能夠真正的為民謀利,能夠真正的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建設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

我期待著,我們期待著……

我心中的“十二五”,我們心中的“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