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關於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總結

7

2

28.57

2

0

0

臨澧縣

3

2

66.67

0

1

1

石門縣

9

4

44.44

0

0

4

合  計

86

55

63.95

10

27

18

 

二、疫情特點

1、發病率與去年相比,上升了84.65%,增幅較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手足口病自去年5月份開始納入丙類傳染病報告管理,2010年1~4月份,我市無手足口病例報告,而2010年1~4月報告1863例。二是部分醫生對手足口病診斷標準掌握欠準確,通過我中心專家組深入到發病較多的澧縣和石門縣人民醫院進行調查,認為有三分之一的病例處於臨界線,部分病例僅1個紅點或1各丘疹,即診斷為手足口病,進行網路報告,是3-4月份疫情大幅上升的原因之一。二是對病例沒有嚴格隔離。病例主要集中在托幼機構,發現首例後沒有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導致幼兒交叉感染。三是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托幼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幼稚園的監護人對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欠缺,預防措施不夠也是造成疫情上升不可忽視的因素。

2、發病高峰集中在4~5月份,通過將對疫情監測資料比較,表明2010年和2010年的疫情發病趨勢一致,我市手足口病流行期為3~7月份,屬腸道病毒流行季節,符合該病的流行特點。今年通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的再培訓,提高了病例診斷與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強化了病例救治能力,重症患者比例大大下降,且未發生死亡病例。

3、發病廣泛,但以散發為主。全市除西洞庭區外,其他12個縣市區均有報告病例。另外,今年共報告聚集性病例428例,僅占病例總數的8.94%。

4、發病以嬰幼兒為主。患者主要集中在0~4歲年齡組嬰幼兒,共有4339例(占總報告病例的90.68%);病例以散居兒童最多,達3369例(占總病例數的70.41%),其次為托幼兒童1257例(占26.27%)和學生141例(占2.95%)。

5、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 coxa16型腸道病毒成為2010年我市手足口病的優勢病原體,而2010年以ev71型流行為主,但重症病例檢出的病毒型別仍以ev71型為主。

三、防控工作落實情況

今年3月份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衛生系統快速反應、有效應對、科學防範,做了大量工作:

1、迅速進行了安排部署。3月13日,市衛生局召開了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會議,對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

2、加大了對手足口病疫情的網路巡查和主動監測力度,堅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特別是對發生聚集性病例和暴發疫情苗頭時,及時反饋給相關縣市區,指導各縣市區開展相關調查和採取措施控制疫情。

3、密切關注幼托機構和國小等重點部位手足口病疫情,對聚集性病例、暴發疫情和重症病例及時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並採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

4、加強了業務指導和督導。市疾控中心於3月26日下發了常疾控函[2010]6號《關於切實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4月3日又轉發了湘疾控[2010]35號《關於進一步加強手足口病監測與防控工作的通知》。4月7日市疾控中心派專家赴澧縣、石門等疫情高發地督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4月8日,局長鄭家火同志親自帶領部分專家專程到石門、澧縣、安鄉等地入病房、訪病人、召開座談會,調研和指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4月9日,市疾控中心周應育副主任帶領消殺滅科人員到城區6個幼稚園開展防控工作督導,並現場指導幼稚園消毒工作。

5、利用發放宣傳單、電視訪談、報紙介紹等多種形式開展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向廣大市民宣傳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識。

四、工作建議

1、進一步規範病例診治,嚴格疫情報告。各級醫療機構要按衛生部《醫療機構手足口病診療技術指南(試行)》、《腸道病毒(ev71)感染診療指南(2010年版)》的要求,加強對臨床醫務人員手足口病知識再培訓,強化與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鑑別診斷,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認真落實轉診制度、病例篩選制度和分類救治原則,及早發現和及時救治危重併發症患者,防止出現死亡病例。

2、加強疫情監測,做好暴發疫情處置。各縣市區疾控中心要加強手足口病疫情監測,發現聚集性病例和暴發疫情苗頭時,及早核實疫情並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採集病例標本,開展病原學檢測。

3、強化預檢分診,做好病人隔離救治,落實消毒隔離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切實落實預檢分診制度,防止手足口病與其他常見病混合就診,避免醫源性感染。對危重病例,組織專家全力救治或轉至上級有定點醫院救治。各地疾控中心及時做好轄區內重症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和標本採集。

4、加強對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防控工作,要求各托幼機構要按照有關規定,結合實際,落實消毒制度、晨檢制度、缺席原因追蹤制度、傳染病報告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防止托幼機構疫情暴發。

5、開展健康教育,提高民眾防病知識水平。以各種形式正面介紹腸道傳染病的防病知識;糾正兒童不良衛生習慣,對兒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經常消毒,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