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進行反思

親愛的老師們,反思能力在提升我們教師職業生命質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綜觀中外教育集大成者無一不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更新觀念,在反思中提高能力,在反思中凝練思想……讓我們在“反思”中一起成長!希望這裡成為我們共同分享“反思”的精神樂園!

一、理解核心概念

1、反思:

《現代漢語詞典》中“反思”是指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教育界對教師反思的重視,尤其是將反思與教師的專業發展聯繫起來,與人們對“教師”在認識上的變化直接相關。英語國家對於教師反思的強調,大致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此以前,這些國家對教師的研究往往只集中在教師的課堂行為上,而對於這些行為背後的心智過程.則並不關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反思,作為實踐中意義建構的重要途徑和專業自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

世紀80年代以後,關於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研究,開始出現新的取向。我們曾將其歸結為3種: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智取向、實踐——反思取向和生態取向。大致說來,第一種取向傾向於視教師為“知識的傳遞者”,認為教師的專業知識主要是由專家(尤其是學科專家和教育專家)經過專門的研究而形成的“科學”知識,教師通過向專家學習,獲得專業知識並改進專業行為,從而達到專業發展的目的。這種教師專業發展的取向,歷史最久長,在教育實踐中的影響也最為深遠。但是,第一種取向對教師的認識,因顯得簡單化和表面化,而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遭到許多批判。隨後,第二種取向開始興起。持這種取向的學者認為,教師主要不是通過“接受”外來知識,而是通過“反思”更清晰地理解自己,並在此基礎上自我更新與重建,實現教師之“人”與教學之“事”雙重發展的。反思,遂被認為是促成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途徑之一。

儘管反思一詞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但許多人對它的含義並不清楚。一些人把反思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思考”,甚至是更隨便的“回顧一下”或“總結一下”。那么,我們所倡導的反思,究竟是什麼含義呢?教育界一般認同:反思是思維的一種。學者們對反思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杜威認為,當人審慎地考察某個觀念的基礎以及佐證信念的充分性時,“這個過程就被稱做是反思;這個過程本身就具有真正的教育價值”,對於任問信念或假定性的知識,主動地、持續地、仔細地考量它賴以成立的基礎以及它所傾向的結論,就成其為反思”。

在杜威的用法中,反思一詞更接近我們漢語中的“尋根究底”、這層意思,在後世英語國家教育界關於反思的論述中,基本上被保留了下來。惟一不同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對反思的研究中,學者們更多的不再是單純地討論這種思維的性質,而是轉為關注反思與行動的關係。這樣,反思也就有了另一層意思:在行動之後(包括行動之中)進行的“反溯性思考”。這層意思,由於更接近漢語中反思一詞的字面含義,所以在我國某些相關的討論中,幾乎成了對這一概念的惟一闡釋。這種理解固然沒有錯,但如果忽視了“反溯性思考”的性質仍須具備杜威早期論述中的“尋根究底”的精神,則很容易使反思在教育實踐中的價值表面化、膚淺化。

教育界將反思與行動結合起來,進而視反思為行動改進的途徑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隨著行動研究的“復興”巳經比較普遍地得到了認可和重視、舍恩(donaldh schon)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行動中反思”的意念,因迎合了教育界最近20多年所追求的不脫離現實情境、在持續的實踐中改進的需要,而很快為教育界所接受,這再推進了教育界對反思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