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複習教學反思

文言文知識點在高中語文知識結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分值來看,它在150分的總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語文複習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文言文試題的訓練似乎很費時且見效慢或效果不明顯,而且多數學生都不喜歡學習文言文,覺得枯燥無趣。那么該如何做有效的複習和訓練呢?作為一個初上高三的青年老師來說,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只有通過學習他人的教學思路、方法和自己的思考、探索,來慢慢摸索、實踐、反思、積累。

本文主要就自己在高三一年中對文言文這個專題複習時所遇到的問題及採取的探索式的方法來談談個人的感想。

一、系統梳理、歸納總結

結合聯考複習資料,按小專題的形式對考點逐個複習。

我安排的小專題順序是這樣的:

(1)18個虛詞

(2)詞類活用

(3)文言句式

(4)翻譯的方法準則

這個環節我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主要時間花在18個虛詞上,每節課講1——2個虛詞,課後再加以配套的習題,對虛詞的複習自認為很紮實。但是,從整體的時間布局來看,我覺得這個環節的時間可以再縮減一點,以便為之後的文言文綜合實題訓練留出更多的時間。

這個環節有助於學生對文言文的考點有一個清楚的框架,知道聯考考什麼,有哪些知識點,該複習什麼,即有了個目標和方向,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後面的複習就有了針對性和側重點。

二、緊貼教材、回歸文本

學生對知識點有了一個系統的巨觀上的掌握後再回歸教材,把理論性的知識點揉進實實在在的文本里。

第一輪複習一定要慢,要踏踏實實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識點過一遍。其實聯考對文言文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大綱要求考察120個實詞、18個虛詞,從數量來看並不多,關鍵在於如何靈活有效地記住,我認為還是得通過課文,通過實實在在的語境、句子,有機整體的去記憶,而非獨立、機械地記憶。

但是,由於時間關係不可能再把文章從頭到尾翻譯一遍,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我按教

材編寫的順序,從第一冊複習起,我以一個單元的內容為“點”,以每一冊的內容為“線”,以實題演練為“軸”,建立起立體的複習坐標,講練結合,整散相濟。

具體操作如下:

用大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先自主複習1—2篇文言文(視文章長短而定),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以前的筆記把文章內容回憶起來,再思考本文有哪些重要的或是你認為比較難記的實詞,勾畫出來並記在筆記本上。找出本文出現了哪些虛詞,特別注意那些在文中所處的句子不同,意思也不同的虛詞。找出本文出現了哪些特殊文言句式,勾畫出來。

總之,思考四個問題:第一、本文講了一個什麼內容?第二、本文有哪些重要的實詞極其含義?第三、本文有哪些虛詞及其含義和用法?第四、找出本文的特殊文言句式,並判斷它是何種句式。在學生做好這些自主複習工作之後,老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的分析講解。這樣做的好處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學生靜下來走進教材裡面去,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比老師滿堂灌似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然後再配以緊密結合教材的練習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方法複習完全六冊。

三、試題演練、注意要點

走進教材後,再從教材里走出來,若進去時是頭腦空空,那么出來時腦袋裡應該要裝有東西了。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通過試題演練,來運用消化所學知識。最好是在課堂上進行定時訓練。老師自己列印一篇文言文,為什麼是自己在電腦上輸入試題而非選擇現成的試題呢?因為我要在文言文上“做文章”。即把重要的實詞、虛詞打上點,並當作習題寫在後面,告知學生這些是本文需要識記的重要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