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複習教學反思

從全文來看,程靈洗作為本文的敘述對象,是被褒揚的人物。文章說到了他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平生立下的功績。這樣的人深受國家重用,也是深得百姓愛戴的。他為何要“害怕鄉里人”?這層意思從何而來?且不論他行為坦蕩,抓捕盜賊,為民除害,不需害怕鄉里人,就憑他的社會身份、地位以及他的性格為人(“性嚴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軍法誅之,造次之間,便加捶撻……”),他也不至於如此膽小,害怕鄉里人啊!

我問這個學生為什麼這樣翻譯,並告訴了他我的疑惑。他說:“我在寫的時候,也覺得很奇怪,但考試時間很緊,我就懶得再想了,就這樣寫算了!”殊不知,這一“算了”,這2分也就“算了”啊!

還是回到上面介紹的“文譯白”的練習方法。比如填空式的“文譯白”翻譯,由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來還原成原句“吾還也!”空處應該填什麼詞呢?它對應的是譯句中的哪個詞呢?一比照不難發現應該是“還是”,表委婉的商量語氣。再回顧以前所學知識,不難知道此處應填“其”。就算不知道此處應填“其”,通過自己的查找,或是老師的講解,學生也對“其”的含義加深了印象。學生在做這道題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會去把原句和譯句一一對應,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謹慎的習慣,而非天馬行空、想當然地胡亂翻譯。且有針對性地強化記憶了“其”有表示一種委婉商量的語氣“還是”的意思。所以我認為這樣的訓練,是很有價值的。

(3)、培養學生的“踩點得分”意識。

其實培養了學生的“文白對應”意識,也就培養了他們“踩點得分”意識。學生在翻譯文言句子時“踩點得分”意識非常薄弱,看到給出的句子,不會去思考,這個句子哪些字詞可能是考察的重點,也就是一定要翻譯出來才給分的。哪怕整個句子的大意你翻譯對了,而這個關鍵字你沒有譯對或是沒有明確地翻譯出來,都會扣分。比如上面那個把“以狀聞”翻譯成“以表忠心”的同學就沒有踩點得分意識。這裡的“狀”“聞”都沒有很明確地譯出來。而通過“白譯文”和“文譯白”這兩種方式交叉訓練,讓他們學會判斷,哪些是關鍵字,並知道這些詞是一定要譯出來才有分的。久而久之,他們對待翻譯題就不會那么大意和隨便了。

總之,學生做翻譯題時,總體顯得較急躁,因為看不懂文章,急!越急則越看不懂。又加上沒有嚴謹的答題習慣,有些也許本來會做的,或是只要稍微冷靜點就能做對的,也做不對了,甚至犯了一些很低級的錯誤。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老師應該採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在這些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使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思維和答題習慣,知道做文言文翻譯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樣訓練之後,我想,學生的文言文翻譯題得分應會有所提高。

以上的幾點內容只是自己在這輪文言文複習過程中或之後所積累的,有些方法是自己實行過的,有些只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後總結的教訓,也許有些方法還不成熟,權且當作自己這一年的所謂“經驗”吧,或許能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一個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