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教體局下半年工作計畫

17.科學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圍繞區“課程建設年”系列工作,建立“輕負擔高質量”教育內涵發展機制,實施“減負增效五項同步”,實現“兩給”目標。即“學校工作與家長培訓同步、課堂與課後同步、教師培訓與學生成長同步、學法指導與學業評價同步、課程建設與課程實施同步”,實現“給孩子睡眠時間”、“給孩子活動鍛鍊時間”。指導學校建立《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生課業負擔徵求意見制度》,切實做好減負增效工作,營造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發掘提煉並積極推廣學校和教師的教改經驗,擴大成功教改的受益面,向科研要質量。繼續以落實課程的“三保”,課堂教學的“三課”、“三精”、“三重”,面向全體的“三生”、“三好”、“三數”,個性發展的“三有”等“八個三”為抓手,規範辦學行為和教學行為,向規範要質量。

18.全面培育學生綜合能力。以提升中國小生體質健康水平為出發點與落腳點,提高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的質量,切實遏制青少年近視、肥胖上升趨勢;繼續推進《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實施中國小生體質健康水平社會公告制度;中國小生免費體檢實現全覆蓋,體檢建檔率達到100%;繼續加強體育藝術課程的執行力,廣泛深入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及體育藝術2+1項目;繼續加強學校“三團、兩類”建設,積極組織各類活動;學習、推廣第二套校園集體舞;召開藝術教育經驗推介會,輻射帶動全區學校藝術教育向特色發展。

19.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充分發揮學校膳食委員會的作用,加大對學校食堂和配餐公司的督查力度,積極推進家長參與的學校午餐檢查制度,暢通家、校、供餐企業與學校食堂的溝通渠道,以“確保食品放心、確保營養均衡、確保學生喜歡”為原則,提升中國小生午餐品質,讓學生午餐“吃得安全,吃得可口,吃得健康”。

20.努力推進社區教育。爭創“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深化社區教育居民自主發展協會建設、加強社區教育課程建設,推進數位化學習進程,在“社區小夥伴家園”品牌創建上力求有突破,進一步提高社區教育的實效,讓社區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伸。

五、注重常規工作,遵政策、抓建設、促管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1.加強機關建設和行風建設。注重機關幹部的思想作風建設,著力加強政風、行風、學風“三風”建設,大力推進學習型、服務型、節約型、創新型、廉潔型機關建設,提高執行力、創造力和服務效能。推進依法行政,堅持依法治教,規範招生考試、教師招聘、教育收費等工作。積極發揮教育諮詢熱線、“民情線上”作用,建立健全服務基層、聯繫民眾的長效機制,認真解決民眾反映的教育問題,樹立教育良好形象。

22.推進反腐倡廉建設。進一步加強以“廉政預警”計畫、“廉政監控”計畫和“治庸”計畫為主要內容的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和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強化示範教育、警示教育和崗位廉政教育。認真貫徹落實黨務公開制度規定,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工作機制,規範校務公開的程式和內容。加大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力度,實行審計結果與幹部使用、年度考核相結合。制定完善黨風廉政責任追究辦法,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水平。

23.強化教育督導職能。充分發揮好教育督導的監督、檢查、評估、指導的綜合功能,創新教育督導評估機制,科學設計督導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方法和督導結果的運用方式,提高教育督導的科學化水平;創新督導評價機制,堅持基礎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激勵性評價與追責性評價相結合,及時幫助學校總結、推廣經驗典型。創新教育督導隊伍建設,聘任區教育督導專家顧問、兼職督學和人民教育督察員,健全完善督學培訓制度,推進督導責任區建設;抓好省學前教育專項督導、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和市教育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保證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提升全區學校整體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